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显效村民自发支持全村谋变 老刘把自家的老屋扒了

大众日报 2018-11-02 04:01 大字

□本报记者李广寅

本报通讯员任伟程伟伟

自从去年把自家住了几十年的老屋扒了之后,刘守祥成了小刘桥村村民们争相夸赞的对象。

刘守祥家的老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虽有些老旧,但是还能将就着住。让他有了扒老屋建新房想法的是因为他家屋后的另外一栋房子,是当地著名抗战英雄刘锡九的故居。“很小的时候就听家里老人讲俺们村的抗战英雄事迹,懂事儿后才知道我们家屋后就是他的故居。”刘守祥说,大码头镇的小刘桥村曾经是广饶县东北乡的红色根据地,而这个根据地就是在英雄刘锡九家中。

去年六月,东营市派驻市政协第一书记燕润广到小刘桥村进行帮扶,在和村“两委”一起对全村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村里决定将英雄刘锡九故居打造成为红色党性教育基地。自打知道这个消息,刘守祥就更加关注他屋后的这个英雄故居了,没事儿就在房前屋后转悠。而伴随着红色教育基地的逐渐落成,刘守祥发现,最影响这个基地形象的是他们家的老屋。在深思熟虑之后,这个家庭并不富裕的老汉决定,将自家的老屋推倒新建,以与修建的红色基地从外观上相契合。“不图别的,第一书记来了为俺们村子的发展花了心思,虽然帮不上大忙,最起码咱不能给村里拖后腿。”刘守祥一句话道出了扒屋建房的初衷。

刘守祥对村里工作的支持源于村里近两年发生的变化。“别的咱也不了解,反正是燕书记来了之后,俺们村路两边都种上了花树,铺上了花砖,墙上多了好多宣传画,文化广场也起来了。”刘守祥说。

“去年六月份到现在,咱们帮扶组投了得有260万元了,这些资金对村里的作用,明眼人一看就很明白。”在一旁的小刘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效明接过话茬,向记者细数这一年多的变化:墙壁粉刷,设置文明宣传标语,修建完成文化广场,修复红色教育纪念馆,全村164户旱厕改造和天然气村村通工作……“总的来说,我们村的村容村貌和各项村级事业已经在燕书记的帮助下迈上了新的台阶。”说着,刘效明引着记者来到了位于村东侧的一片耕地,远远望去,一个现代化的大棚正在搭建结构,刘效明说这是将来他们村子里的致富宝地。

多年来,小刘桥村以种植玉米、小麦粮食作物为主,人均耕地少、经济效益低、村民致富能力不强,2017年为增加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在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多方调研考证下,小刘桥村立足村情实际,结合村庄资源优势,抢抓“乡村旅游”这一机遇,制订了《小刘桥村旅游建设方案》,积极争取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大力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水平,计划利用三年时间,通过建设垂钓园、采摘园、苇编室、乡村纪念馆、文艺宣传团队等,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观光、农业采摘、乡村垂钓、农耕体验以及乡村手工艺等产业,努力把村庄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村。“目前,全村的土地都已经流转出去,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村庄设施改造、采摘果树种植、垂钓池塘、观景平台基础建设等项目已完成,乡村旅游产业已初具雏形,力争三年内打造成3A级旅游区。”刘效明介绍。

“一亩地的流转费用是一千块钱,比咱们自己种地强多了,后期再把乡村旅游搞起来,这日子就过得更滋润了。”刘守祥说,看着村子一天天往好里发展,他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就盼着村里尽早实现这一目标,有啥能帮上忙的,咱老少爷们儿无条件支持。”

对于村子的这一发展规划,老支书刘述志也是满怀期望,准备编几张质量上乘的席子无偿提供给村里的乡村旅游。“编了一辈子的苇编,都是零星地往外出售,乡村旅游搞起来之后,俺们这老手艺又能火起来了。”

新闻推荐

乐安街道 旱厕改造改出美丽乡村

化粪池露天,苍蝇、蚊虫到处乱飞,臭气熏天……这是过去农村旱厕的真实写照。如今在广饶县乐安街道,过去的旱厕数量逐渐减少,越...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