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临淄县令

淄博晚报 2018-04-21 10:27 大字

□毕义星

浮云苍狗,时光飞逝。历史如流水,我们身处其中。每当我徜徉于临淄县衙大堂前,望着蓝天上冉冉飘去的白云,自汉至民国止,225位“县太爷”之形象就会一一“回放”。他们远离家乡,辗转千里,艰辛备尝,执掌一方,人地两生,实属不易;他们忠于职守,为民请命,靖绥地方;他们“明镜高悬”,兴学倡教,鼓励农工;他们风尘仆仆,催科催粮,访察民情;他们以文立身,殚精竭虑,苦心修志……均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彩重抹的一笔。也许是齐人齐情使然,我的思索浸透深沉的历史感。

修缮前的临淄县衙大堂(档案资料)

修缮一新的临淄县衙大堂

县是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形式,县制是中国社会的基石,自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后一直延续至今,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产生了积极作用。作为一县之长的县官,在国家机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重县官制度的建设。临淄置县,可追溯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推行郡县制之时。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推行郡县制。秦灭齐国,始置齐郡,治临淄。齐郡领辖七个县,即临淄、西安、安平、般阳、广饶、昌国、益都。西汉沿用秦制,仍置临淄县。

“县令之任,切弗轻视。治朝廷之事,自上而下,至县令而止。吏民之事,自下而上,从县令而始。”根据目前所见史料记载,临淄置县以来历史上第一位县太爷,是秦二世时任临淄县县令的王元。清道光三年(1823)重修《安化王氏宗谱?原始》记载:“吾安化王氏之始祖,系周灵王太子晋,直谏废为庶人,赐姓王氏,世居洛阳。”“传至十九世王元,秦二世初为临淄令,为避秦乱,迁琅琊,后徙临沂”,为“琅玡王氏始祖”。民国时期临淄县最后一位县太爷是1945年10月上任的临淄县伪县长杨静。1948年3月,临淄县全境解放,国民党临淄县伪县政府统治结束。是月20日,中共临淄县委书记高峰、县长张闵斋带领县委、县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进驻临淄县城。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贪官污吏是官场上的一种常态,但从读书、为人到做官,在封建社会官员群体中,也不乏历史上的“清官”,百姓心目中的“好官”。他们践行儒家“仁”“和”思想,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仁、义、礼、智、信”理念,品行高洁、为人正直、勤政爱民、廉洁清慎、不畏强暴、公正无私、仗义执法、安贫守志、不贪不虐,以卓著的政绩和清操苦节深得百姓爱戴,像人们耳熟能详的西门豹、赵广汉、黄霸、羊祜、陶渊明、徐有功、包拯、狄仁杰、范仲淹、王安石、况钟、海瑞、于成龙、郑板桥等人,“但从廉吏做文章,树立千秋榜样”。

衡量一个县官,首先是看他到底为地方、为一方水土做了什么。一般来说,一是关注民生、德治惠民,二是为政清廉、洁身自好,三是听讼断狱、公正无私,四是重视教育、启智教化,五是力倡农商、兴桑养蚕,六是热心公益、修路建桥,七是修建义仓、扶孤恤寡,八是编纂县志、彰往昭来;九是革除弊端、敢于作为,十是政通人和,人丁兴旺。只要这十项工作做扎实了,一个县的百姓福祉,也就基本有了眉目。这个县官也就没有辱没“民之父母”四个字。要用这十项标准,考核考核,225位临淄“县太爷”中,绝大部分还是合格的,有的还很优秀,即使离任了,百姓还能“梦魂常追逐”,当然也有极个别的惹得老百姓不喜欢,导致“人走茶凉”“拔营灯黑”,也不必大惊小怪。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在许多领导、师友的热情关注下,我与临淄县令们相拥相伴已是十个春秋,写作着,艰苦着,劳累着,也快乐着。我与临淄县令们已融为一体,也许是临淄县令们在天有灵于冥冥之中助推于我,日复一日地查阅史料,日复一日地鉴别考证,日复一日地敲击键盘,好不容易最终完成了书稿。足足上百万字啊!这对于我这个半路出家的历史爱好者来说,熬的时间,费的劲儿,耗的生命就更大了。“夜里人散了,曲却不能终。”恍惚间,仿佛一位位县令“曲终人散”,只是剩下我一人独对一张大大的、密密麻麻的临淄县令“职官志”,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朝散了,人亡了,但总得有人再翻一翻历史的“旧账本”,算一算一个个“县太爷”,有事功的,没事功的,仕途畅达的,仕途坎坷甚至赍志以殁的,志书中留名的,没有留名的,他们为我们储存了多少镜鉴箴诫,留下了多少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如何评说,如何扬弃。

榜样的作用,不可忽视。这里不妨遴选几位很优秀的县官的数则轶事。他们通过苦读中得进士或举人,仕能建业,隐能化俗,在治理临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都做出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功绩。

县官善治地方,爱民如子,明于断案,处事据情依理,百姓必然感恩戴德。晋武帝司马炎时的临淄县令曹摅,上任伊始,详查案情,终于真相大白,为一屈打成招的寡妇申冤缓狱,改变了前任的错误判决,古往今来为临淄人津津乐道。又以过年节放囚犯回家与亲人团聚,以“仁恕”之道待囚而政声卓著,赢得“圣君”之称。

五代十国后唐时,临淄人石昂任临淄县令。他为人儒雅好友,有气度,性忠直。一日,石县令因公事去谒见太监杨彦朗。因杨太监的家奴对他不尊,他回到县衙,收拾行囊,愤然辞官,“挂印”归田。

县官在古代是最低一级官员了,他们直接面对百姓,因此,凡是勤政爱民,能深入下层了解民情的,无论其官于何地,官职高低,均有政绩。明洪武初年,江西庐陵泰和(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举人欧阳铭,由江都县丞(副县长)调任临淄知县。他平和稳健,勤于政务,改建县治、重修学宫,为临淄做了很多除旧布新的好事。他既注重发展经济,又非常重视农业,还重视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当时整个临淄欣欣向荣,他功莫大焉。在处理公案时,他曾遇到县里一户人家闹纠纷的民事:继母状告儿子不孝的诉讼。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而欧阳铭却处理得十分得体。他没有简单地以治罪或判决了事,而是先细心查访,摸清来龙去脉,得知那家的儿子确实是由于贫穷难以养老。然后,将那家的儿子呼至县衙公堂,在几案前,守着其继母当面委婉地开导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母子二人“皆泣之恭谢而去”。不久,这家母子俩就以母慈子孝称誉乡里。

明弘治间临淄知县周致,在任期间为官勤慎廉直,心中惦记的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多施异政,士民悦服。当时的临淄,教育一度并不发达,科举并不振兴,自周致到任后,非常重视教育,以兴学为己任。公务之暇,周致则像孔老夫子“侍坐”那样,到县学与诸生坐在一起畅谈理想,讲论道义,切磋、商讨制艺技巧,在其乐融融的交流中实现教化之目的。他亲自拟定课程表和考试题目,对学习优秀者不惜褒奖,而对学习不努力者则给予惩罚。由是以来,临淄全县学风赫然一振。同时,他注意选拔可堪造就的人才,用心培养。他上任前,临淄已经好几年没有考上举人了。到他上任的第二年,就有临淄生员赵鼐、扈胤参加山东辛酉科乡试,榜上有名,赵鼐高中解元(乡试第一名),为临淄争了光。后周致调任益都县,因公到省城济南出差,得了急病,在旅馆里不幸去世。临淄县和益都县的百姓代表,赶到济南,为了争夺一个知县的棺材,争执不下。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吏如此深得两县人民的爱戴,想其九泉之下也会感到异常的欣慰吧!

一个好知县,与其祖辈家风有绝大关系。从史料上看,河南灵宝(今河南省灵宝市)进士、正德四年(1509)任临淄县知县许讚,上下数代,人才辈出。其先世许威,元时为兵马元帅;至他的父亲许进以及他们兄弟八人,父子四进士、四尚书,真正是一个地方的名门望族。尤其是他的父亲许进,以满满的“正能量”,上承下继着这个家庭的大业,使许讚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重要的影响,让许讚仕途大进,凭着政绩卓著,累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经筵国史总裁,晋少傅,官极一品;卒谥“文简”,放射出了十分夺目的生命光彩。

北直灵寿县(今属河北省石家庄市)进士耿胤楼,明天启六年(1626)任临淄县知县,当政一任,为官清廉,沉毅果敢,富有谋略,务实能干,曾为打击邪教、铲除恶人,费尽心思,而且尊重科学,著有农学专著《国脉民天》。书中文字叙述得体,介绍简明,不尚空论,在中国农学史占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其中三百多年前的北方旱农耕作技术及生产经验,对今天的农业生产仍有参考价值。

家国天下是古代士大夫立身处世最重要的人格追求。一个好的“父母官”,一定是个孝子。潼关卫(今陕西省潼关县)进士杨端本于清康熙元年(1662)初授临淄县知县。他自幼对父母非常孝敬,并以忠厚闻于乡党,以洁廉仁恕著称。他的父亲病重,他写好祷文,到祠庙祈祷,愿“减算以延父寿”。父亲去世后,他异常悲痛,谨守孝礼。他在临淄主政时,温文儒雅,关注民生,实行勾股之法,减赋税,缓徭役,定赏罚,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他喜欢与民同乐,乐享太平盛世,潜心治政,廉洁自律,“恕以应物,平以折狱,允以出令”,换来了县泰民安,临淄连年农业丰收。每逢传统节日春节,这位“县太爷”也会带领县署官员摆案焚香,品茗观花,官民沉浸在修齐治平的为政之梦中。老母在堂,急切需要回家探望,于是他决意隐退归林。秋风萧索之日,在他去职离开临淄时,数万老百姓以及停止营业的商民都来送别,有的设宴饯行,有的在郊外痛苦流涕,拦着他的马不让他走,大家提议要到省城甚至京城呼吁挽留。他却极力阻止说:“吾有母在,今归依子舍,荣于簪绂。勿烦我父老子弟为也。”可见其孝子之心,也见出对临淄人的深情。

常言道,旧时县令三件事,催科、办案、修县志。南昌府(今江西省南昌市)进士邓性于清康熙十年(1671)任临淄县知县,在任“政肃刑清,拳拳抚宇,作事有方”,使全县呈现出百废俱举的新气象。为“彰往昭来”,他上任一年后,就耽于修志问道,直笔著史,并于同年修成梓行《临淄县志》。本志卷前六序之后有县图六幅。正编分舆地、建置、学校、户口、田赋、乡社、职官、选举、灾祥、宦绩、人物、列女、艺文、志余十四篇,共十六卷。300余年倏忽而过,其两袖清风、一身墨香的宦绩永载史册……

又如女真族县令完颜怀德,“扬州八怪之一”李鳝,周恩来总理生母万氏夫人的伯祖万承绍,,荣毅仁的曾叔祖荣俊业……都曾任临淄县知县,都有许多值得讲出来的故事。

新闻推荐

畅游孙武故里 品读兵学文化

周末去哪儿呢?美景就在我们身边。2018年,本报旅游部《记者带你游东营》栏目将带您游览东营的大好风光,尽情体验东营大地的好看、好玩、好吃、好住、好购。《孙子兵法》被世人誉为“兵法...

广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饶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