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建议的追踪报道

东营日报 2017-12-15 15:27 大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长期历史演变中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文化底蕴和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的保护理念,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和宣传展示,基本构建起了健全完善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在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赵静提出《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建议》,得到了市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议得到及时回复,并尽快解决。

存在问题: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等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市人大代表赵静看来,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市县两级没有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专项资金;二是后继乏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方面讲究世代祖传、师徒相传、口口相传,但是这些传统的传承方式逐渐暴露出种种缺陷,出现了传统技艺因人而存、人亡则艺绝的局面;三是展示手段落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上,缺乏面向大众的、开放互动的展示平台,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出现在民间艺术展演、民俗展上,更多的是藏在深闺、无人知晓。

代表建议:设立专项保护基金,大力培养人才等

“一是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采录、保护、传播等。二是重视传承人培养,综合运用民政、社保、卫生等方面的政策资源,建立健全在经济等多个层面关心爱护传承人的有效机制,制定出台相关办法,资助和扶持民间艺人带徒传艺,大力推动非遗进校园,实现教学助传承。三是搭建展示平台,将非遗的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渗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为非遗培养年轻观众,使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现代传媒的力量走得更远。”市人大代表赵静在建议中写道。

办理情况:

设立非遗保护经费,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加强传承人才培养等

在收到市人大代表赵静提交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建议》后,市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强力的工程组织领导体制和健全的工程推进保障机制,确保高质高效推进实施。

据了解,为加强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财政部门不断强化资金保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近年来市级财政共安排部门预算资金320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同时,积极做好向上争取资金工作,2013年至2016年共争取上级资金212万元,重点支持东营区吕剧庄户剧团、广饶齐笔传承人以及东营区文化馆吕剧创作等项目。

同时,东营市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纳入中小学校教育,加强传承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是将传统文化纳入语文基础教育,增设传统文化课时和课程,将传统文化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语文教学,将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语文科目考试。目前,东营市在义务教育1至8年级开齐开足了《传统文化》地方课程。二是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将“民族文化领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领域之一,把乡土文化列为校本开发项目之一,支持和引导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目前,东营市许多学校开发了具有东营市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聘请非遗传承人为课外辅导教师,组织吕剧、剪纸等东营特色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走进校园,让师生零距离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加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把“非遗”的种子种在青少年心中。 (记者 吴文召)

新闻推荐

依托新农校开展精准普法

广饶讯广饶县稻庄司法所充分利用镇新型农民学校平台作用,科学合理制定普法培训计划,实处着手,积极开展精准普法,进一步提升了法制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科学合理开展培训。结合镇新农校的培...

广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饶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