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东营率先实施燃气村村通工程 25万余户村民将采用清洁取暖,还可享受政府补贴

大众日报 2017-11-28 05:28 大字

□本报记者魏东李明

本报通讯员孙孟建

11月12日,在供暖季到来之际,家住广饶县广饶街道西毛村的聂仁德老人家里通上了天然气。第二天,儿子就从县城买来了壁挂炉。

“干净、暖和,今冬就不去你那住了。”看着已经开始取暖的壁挂炉,聂仁德笑着对儿子说。

城里人用的天然气,如今已经通到村里,这让60岁的聂仁德很感慨:原来入冬前就得囤下三四吨煤。寒冬腊月,早起端炭,天黑掏煤灰,遇到天冷,半夜还要起来添煤,取暖效果也不是很好。就为这,儿子每年冬天都要把他接到县城住。

通上天然气,装上壁挂炉,不仅可以做饭,还能取暖,只需要按个按钮,定上时间、流量就行了。聂仁德说,像是了了一桩心事。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为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近年来,东营市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优先安排民生项目,优先解决民生问题。

2月7日,东营市委、市政府发布2017年度民生实事,涉及养老、教育等11项内容。“民生实事,既是政府的承诺,也是全市百姓的期盼。东营市倾情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民生实事,事事有责任单位,全过程有时间表。”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表示。

以前,受农村村庄布局分散、建设成本高、距离燃气主管网较远等因素影响,对农村居民而言,用上管道天然气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东营市率先在全省实施的燃气村村通工程,让“不敢想”的事变为现实。

“推广普及燃气村村通,是造福于民、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说。

为此,东营市在全面了解、掌握全市农村村庄情况、居民房屋质量情况及外地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按照“属地管理、安全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原则,对全市具备接气条件的1324个村、255421户实施燃气村村通工程。

燃气村村通工程计划分两年实施,东营市城管局燃气办主任刘宏国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有三万多户农村居民通上了天然气。工程竣工通过验收后,全市具备接通天然气条件的用户燃气普及率将达到100%。

用天然气当然便捷、环保,但老百姓还要算经济账。

为打消村民疑虑,提高各县区、乡镇实施燃气村村通工程的积极性,东营市委、市政府确定实行奖补政策,按照户均2000元标准直接奖补到户。各县区在市级奖补的基础上,对每户再给予2000元-3000元的奖补,还为居民配备了燃气灶、抽油烟机和燃气采暖炉,确保让村民少掏钱、得实惠。

市政府奖补政策的出台,使各县区由当初“被动上报”的9万户提高到目前“主动实施”的26万户,大大提高了县区、乡镇、居民实施燃气村村通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为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作,东营市确定对采用燃气取暖的村民给予补贴,按照采暖用气1元/立方米的标准补贴到户,每户每年最高补贴1200元。

就在几年前,西毛村不少村民做饭仍依靠烧柴火,条件稍好的也只是借助液化气罐和电磁炉。聂仁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用液化气一个月花费70多元,用电最高一个月要花费100多元,现在用上天然气每月只要40多元。

那么,使用天然气取暖花费如何?以150平方米的面积、室内温度18℃为例,如果使用燃煤取暖,整个采暖季需要使用3吨洁净型煤,按每吨700元计算,约合2100元;使用天然气取暖,每月需要300立方米,4个月的采暖季共计1200立方米天然气,费用约为2880元,减去政府最高补贴1200元,村民大约需承担1680元。使用天然气采暖,各居室的温度可以按照个人喜好自行调节,还能根据天气情况和需求自行掌握取暖时间,有可能还会节省部分费用。

如今,11项民生实事已基本完成或接近尾声。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让东营的老百姓得到实惠,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在新建的扶贫关照中心,刚从土坯房里搬到明亮楼房的那一刻,河口区68岁独居的张姓老人感慨地说,“这里才有家的感觉……”;利津47岁的贾建杰因身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依靠医疗政策兜底,一家人终于不用再为医疗费发愁……在去年实现省定标准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基础上,东营今年将实现市定标准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东营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每月570元以上,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年4500元,社会保障水平居全省前列;东营市城乡居民收入也分别达到41580元、14999元,五年来年均增长9.2%、11.1%。

新闻推荐

“民生套餐”提升幸福指数

□李明康蒙蒙报道本报广饶讯“咱赶上了好时候,得了病,该治就治,不用疼花钱。去年雨天,我把股骨头摔骨折了,花了将近5万块钱,只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一项就报去了3万多,加上大病救助又报...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