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鼓起农民钱袋子——漳县***精准脱贫纪实之五■ 本报通讯员 何继强
漳县大草滩乡石嘴沟村农民白万贵,这个精明朴实的农民,这几年靠种植中药材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年药材收入多万元,家里有了小车、货车、农用悬耕机等农业机械,一座漂亮的平房,成为远近闻名的药材种植大户。村党支部书记雷想合兴奋地说:“***真是好,全村今年种植中药材多亩,收入多万元,户均6万多元。”像石嘴沟村一样,漳县有许多村群众靠种植药材脱贫致富,中药材使漳县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
漳县境内气候湿润,土壤肥沃,自然条件良好,高寒阴湿,适宜中药材生长。当地农民有种植当归、党参、黄芪等中药材的历史。全县有中药材资源种,分布广、产量高、用量大的有种,其中植物类种,动物类种,矿物类4种。种植规模较大,质量优良,所产中药材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名扬中外的“岷归”,其中三分之二的产量出在漳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生产基地化、品种多元化、种植规范化、加工规模化、销售市场化”的思路,大力发展地膜当归、黄芪、党参等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当地特色的中药材,形成了以当归为主的西南部高寒阴湿山区,以党参、红(黄)芪为主的浅山区、半干旱山区,以柴胡为主的二阴山区、河谷川区的三大中药材种植区域。围绕精准脱贫这一目标,突出贫困村、贫困户,扶持资金、化肥、地膜等种植中药材,在个贫困村建立中药材种籽种苗基地亩,完成中药材种植1万亩,中药材产业村个。年全县种植药材面积达万亩,其中当归6.4万亩、党参3.5万亩、红(黄)芪2.5万亩、黄芩1万亩、柴胡1万亩、其他药材1.6万亩。同时,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发展迅速,全县面积达多亩,其中当归苗多亩,除满足本县栽植外,畅销临近各县区。年全县中药材产量达万公斤,年产值达4.亿元,农民人均中药材产业收入达元。
马泉乡把发展中药材作为***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优化产业结构,狠抓中药材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和基地建设,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举办培训班,为农民手把手传授新技术,讲解药材种植的新方法和病虫害防治。引导药农按照在公害生产标准,严把药材选种、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确保了中药材品质的提升。全乡个村全部成立了互助社,发放互助资源贷款万元。实施倍增计划,甘肃银行、信用联社实行1:的比例,发放贷款多万元。建立中药材协会4个,吸收栽药大户、贫困户、加工大户、营销大户,形成了信息共享、利益共担,使全乡许多贫困村、贫困户靠种植药材脱贫致富。并建立了“支部+合作社+致富带头人”“支部+互且协会”“支部+电子商务”等模式,有效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目前,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1.6万亩,年产中药材吨,总收入1亿多元,户均收入多元。陈家咀村大寨子社贫困户漆富爱,全家4口人,年种植党参亩,黄芪7.5亩,当归5亩,出售党参收入3万元,黄芪1.5万元,当归元,共计收入5.3万多元,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新闻推荐
新华网兰州2月16日电自来水入户、地暖气进屋、电视沙发、厨具火炉……生活所需样样不少。春节前夕,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江镇唐家川村,受灾群众已全部搬进新居,开始新生活。在唐家川村,青砖白墙的雅致徽...
漳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