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发展新常态 谱写财政新篇章——全市“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陈玥旻
如果将财政对于城市的重要性作一个比喻,最恰当的莫过于财政是一个城市的命脉。财政,就像是一个城市的“大掌柜”,城市的一切职能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仓廪实而知礼仪”,反证之,一个城市如果要知“礼仪”,它的仓廪必须要“实”。过去的5年,充实“仓廪”渐入佳境,管钱的“大掌柜”都把钱花哪了?——“近六成财政收入、398亿元用于民生支出”的答卷让群众倍感欣慰。
“十二五”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全市财政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打好“增收、发展、民生、改革”四张牌,交出了一份硕果累累、成就辉煌的答卷。
(一)
“穷市”巧当家。对于定西这样一个经济总量小,贫困比重大的西部弱市和财政弱市而言,增加财政收入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十二五”时期,各级财政部门通过兴财源、抓征管、重争取等方式,着力壮大财政实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撑。
“大力支持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促进4个经济开发区和3个工业集中区加快扩容升级。特色产业、园区和新办工业企业税收从2010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6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从10.45%提高到22.4%。”
“每年深入开展全市财源状况调研,全面掌握税收结构变化,坚持国税、地税、非税收收入三管齐下,确保各类政府收入应收尽收。大口径财政收入从2010年的13.5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2.94亿元,年均增长25.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0年的7.2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4.35亿元,年均增长27.4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排名从全省市州第11位上升到第9位。”
……
一串串数字,见证着定西财政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如何克服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小这一难题?全力争取上级补助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成为定西财政人的必修功课。
通过认真研究政策,做实基础数据,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获得均衡性、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和生态功能区等财力性转移支付及各类专项补助738.6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87倍。其中,争取定西建设专项资金每年1亿元;争取省财政厅转贷地方政府债券14.91亿元;获得岷县“5·10”泥石流、岷县漳县“7·22”地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95.33亿元。全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010年的90.7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97.85亿元,年均增长16.88%,支出总量排名从全省市州第5位上升到第4位。
五年来,全市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攀升,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能力得到提升,财政增收与经济增长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由2010年的10.3%提高到2015年的14.1%。
(二)
财政是一个城市经济的命脉。如何发挥好财政支持经济的杠杆作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是定西财政人面临的重大课题。(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
漳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