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武阳大地唱响“致富歌”——漳县依托灾后重建培育产业助推精准脱贫纪实

定西日报 2015-12-21 00:41 大字

通讯员李全有

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一座座崭新漂亮的“农家乐”依次排开,一盏盏太阳能路灯首尾相连,一阵阵欢快的歌声荡漾在幼儿综合服务中心……时下,走进漳县大草滩乡小林村集中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目前,全县136个村已建成“千村美丽”省级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村2个、县级示范村65个,将5个重灾村、11个集中安置点建设成“美丽乡村”精品村。

灾后重建催生“美丽小镇”

漳县小林村集中安置点位于漳县火车站境内,是省政府确定的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后重建的重点小城镇。“我们依托把火车站小城镇打造成旅游休闲小镇定位和思路,有针对性地对群众进行产业技能培训,重点发展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旅游服务项目,努力把这里打造成国家4A级风景区遮阳山的服务基地,让群众生活有产业支撑,实现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大草滩乡党委书记霍立云说。

***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说起自己的脱贫之路,遮阳山马队队长张三哥高兴地说:“经过灾后重建,我们村的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该县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在地震灾后重建中按照高起点定位、一次性规划、分步骤实施的原则,对136个村整体进行规划,全县76%的农户告别了房屋老旧的历史,实现了“白墙青瓦坡屋顶”的崭新建筑风貌;在国道212沿线,漳河流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贵清山、遮阳山沿线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长廊,绿化、美化、亮化一步到位。整合灾后重建及相关项目资金15.5亿元,撬动群众自筹资金4.8亿元,开展了以“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积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青瓦寺村和新联村分别坐落在贵清山和遮阳山脚下。两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据新联村党支部书记冯虎明介绍,灾后重建以来,县上先后为新联村投入扶贫资金100万元,扶持了50户贫困户发展“农家乐”;投入扶贫资金42万元,扶持贫困户60户,投放良种马60匹、建暖棚60座。现在的新联村,已俨然发展成了一个“农家乐”专业村。

绿色产业为“美丽乡村”再添生机。

“***,妇联不甘落后,妇女不能掉队。”为此,该县妇联多次举办了支持***“陇原巧手”手工编织培训暨订单签约仪式。

据该县妇联主席杜慧娟介绍:“我们通过开展妇女手工编织培训,培训妇女5000余名,实现年销售收入200多万元,辐射带动全县近3000多名妇女创业就业。”目前,手工编织已成为全县妇女农闲时节致富脱贫的新兴产业。

同时,该县紧盯“六个精准”,统筹各方力量,将产业开发、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等项目向贫困村集中,将32%的贫困村建成了“美丽乡村”。结合乡情村情,按照群众意愿,大力发展中药材、蚕豆、沙棘等特色主导产业和妇女手工编织、电子商务等新型富民产业,实现了“一户一品、一村一景、凸显特色、各展其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该县还在特色种植产业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乌龙头产业方面,草滩乡2015年种植面积达5000亩,三年后开始进入盛产期,参与种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可增收1.4万元。核桃产业方面,已在7个乡镇规划建立漳县优质核桃种植基地10000亩,目前已完成种植6882亩,贫困户在旺果期平均将从核桃产业中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牡丹产业方面,在3个乡镇规划建设种植示范园、产品加工园、科研培育园3个园地,目前已示范套种油用牡丹200亩,建立油用牡丹育苗基地100亩,育苗30万株。

新闻推荐

漳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支持发展规模养殖业畜草业

...

漳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