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通力公司的私家车主担任本次爱心车队与志愿者新通力

兰州晨报 2014-11-14 11:22 大字

新通力公司的私家车主担任本次爱心车队与志愿者。 新通力的爱心志愿者为老人穿上棉衣。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 房毅 摄

初冬时节,曾经遭受过地震创伤的漳县已寒风瑟瑟,雪花飘洒在遮阳山上,山下的人们笼着袖口,看着一辆辆“爱心车”驶过。11月12日,本报“阳光冬衣”大型公益活动走进第四站——定西市漳县殪虎桥乡、大草滩乡。兰州新通力驾驶学校、新通力东方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的7名爱心车主和志愿者们经过一天的奔波,将169件冬衣送到了殪虎桥乡、大草滩乡18个村的五保户老人手中。

新通力爱心之旅

11月12日早6时30分,天还没有亮,兰州市天水路高速公路入口处,7辆贴有“兰州晨报 阳光冬衣爱心车”条幅的新通力爱心车队已踏上“征程”。几天前,兰州新通力驾驶学校、新通力东方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向员工发起号召,希望广大员工积极响应本报“阳光冬衣”活动,为山乡孤寡老人运送棉衣,并担当志愿者。通知刚一发出,就有许多员工主动报名参加,经过公司考察,挑选出7位车况良好、具有丰富驾驶经验的员工参加爱心车队,并选出7位员工随车做好志愿者工作。

回顾兰州晨报十年“阳光”公益历程,不难发现,一直活跃着两家爱心企业的身影——兰州新通力驾驶学校、新通力东方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两家公司都是通力集团下属的企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通力驾校、东方租车公司自2008年起连续六年在本报发起的“阳光童年”大型公益活动中,出动多辆车,把广大爱心人士和爱心单位捐赠的煤炭、电脑、字典、书包、衣物等爱心物品安全送到受赠学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兵分两路送温暖

经过3个多小时行驶,车队抵达此行目的地——漳县县城。漳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全有与车队在县委汇合后,按照殪虎桥乡、大草滩乡划分好线路,7辆车兵分两路,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分别向两地驶去。

大山深处,有些村子挨得近,有些村离得很远,大草滩乡北沟寺村离乡政府最远,一场大雪把进村的山路覆盖得严严实实。路滑难行,但车主和志愿者仍然没有放弃,凭借着多年的驾驶经验,顺利地将车开到了村里,没有让等待的老人们失望。

当志愿者们将一件件棉衣分发到老人手中时,看着老人饱经沧桑的面容、破旧不堪的衣衫,志愿者只恨东西带得太少。新通力员工李媛媛在看到两位老人身着单薄的破棉衣、拄着拐杖蹒跚而来时,忍不住流下眼泪,并将100元现金递了过去,“有不少老人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身体也不好,太可怜了。”

下午3时,两个乡18个村的169件冬衣全部送完,车主们顾不上休息,踏上了回程的路途,直到晚上7时,披着夜色,爱心车队才抵达兰州。参加此次活动的新通力驾驶学校爱心车主廖发璞说:“今天尽管有些累,但是非常充实、非常有意义,也希望兰州晨报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们还会继续参加!”

感谢你们朴实的承诺,感谢你们用心的付出。

11月15日、16日两天,“阳光冬衣”爱心车队将兵分两路向清水、岷县进发,这也是本次大型公益活动的最后两站。

本报首席记者 魏娟

大草滩乡李玉得:“谢谢你们记着我们”

漳县大草滩乡,一个坐落在遮阳山下的美丽小镇,在“阳光冬衣”的温暖包裹下,不再寒冷如昨。

腿脚不太利索、平常很少出门的78岁的曾大梅听说有人要来送棉衣,早早就收拾整齐到村委会院子里等着。“来了、来了!”听到屋外村支书的喊声,几位老人走出房门,站在院子里。志愿者们很快对好名单,将衣服送到老人手中,曾大梅拿到了一件崭新的棉衣,她笑呵呵地打开,“好呢,好呢。”她身上穿的一件薄棉袄还是自己以前做的,外面的罩衣是多年前在集市上买的。穿新衣服对她来说,是很遥远的事情了。

拄着拐杖的李玉得显出与年龄不符的苍老,他不到50岁,却已头发花白,满脸皱纹。30年前,他在外出干活时被滑落的土堆埋住,脊椎损坏,一条腿残疾。失去劳动能力的他独自生活着,靠政府的救济度日。拿到新衣的他,不住地说“谢谢你们了,谢谢你们记着我们!”

本报首席记者 魏娟

殪虎桥乡张根子:“以后骑车不怕冷了”

殪虎桥乡地处漳县西南端,目前气温已经远低于兰州,而这里的五保老人大多依然身着单薄的衣服,本报此时送去爱心棉衣,可谓非常及时。家住殪虎桥乡铁沟村、今年65岁的王发全,自幼父母双亡,唯一的妹妹出嫁后,就一直独自生活。当“阳光冬衣”的志愿者为他穿上厚实的棉衣时,他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家住竹林沟村的杨猪娃患先天性白内障,因无法承担巨额手术费从未进行治疗。母亲几年前去世后,32岁的他和父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摸索着接过志愿者手中的爱心冬衣后,他说:“谢谢你们这么远来给我们这些人送衣服,谢谢你们的关心!”

沙沟台村1977年出生的张根子,因小儿麻痹症双腿发育不正常。不过,坚强的他学会了修鞋和配钥匙的手艺,目前在县城摆了个摊子,艰难地养活自己,但因竞争对手比较多,收入很不稳定。经常骑着电动三轮车往返于县城和家乡之间的他,接过志愿者为他送上的棉衣后开心地说:“以后骑车就不怕冷了!”

本报首席记者 卢伟山

新闻推荐

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在重灾区得到推广应用群众生活质量

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在重灾区得到推广应用,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村民在离新居不远的田间里劳作。 在村子里玩耍的小女孩做展翅状。 孩子们在新建成的校园里打篮球。 有了医院,村民们的...

漳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