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救灾一线的大学生志愿者本报记者 文洁
活跃在救灾一线的大学生志愿者
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后,不少志愿者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这些志愿者中,不乏“90后”的大学生,其中在漳县地震灾区就有大约150名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7月27日,漳县石川乡地震灾区又下起了细雨。在三条沟村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一群头戴红帽子的年轻人来回穿梭。他们搬运物资、发放抗感冒中药、清运生活垃圾、给受灾群众送饭……一顶顶蓝色的救灾帐篷里,这样的“小红帽”随处可见。
漳县团委书记马箭军告诉记者,地震发生的当天,漳县的大学生志愿者就率先赶到了灾区,之后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陆续赶来。到达灾区后,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运送物资、搭建帐篷、拆除危房、帮助转移村民,受到了灾区群众的夸奖。
7月23日,大学生志愿者李随红和其他几名同伴前往三条沟村楼儿上社帮助群众转移物资时,看到两位80多岁的老人正在自家院前的简易帐篷里收拾床铺。几位大学生二话不说,赶紧上去帮老人加固帐篷,支放床铺,把烧煤堆放整齐。看着老人只能吃方便面,志愿者们又把自带的馒头留给了老人。大家饿着肚子忙碌了一整天后,回到乡政府才匆匆吃了方便面。
史志龙是兰州大学大二学生,他的家在漳县四族乡,也在此次地震中受灾。从网上看到石川乡三条沟村受灾严重,他便只身来到了三条沟村做志愿者。史志龙说:“外地志愿者来了后,听不懂老乡的方言,有时会耽误救援。我是本地人,和群众沟通起来更容易一些,所以就赶过来,希望能帮助受灾群众早日渡过难关。”
新闻推荐
艰苦奋斗重建美好家园本报评论员艰苦奋斗重建美好家园岷县漳县抗震救灾行动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目前,主要工作正从应急抢险转入过渡期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一系列艰巨任务,广大...
漳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