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村庄的紧急转移

甘肃日报 2013-07-27 21:19 大字

一个村庄的紧急转移

本报记者 王雨 通讯员 何环璟

石川乡菜子川村寨上社是漳县的重灾区之一,共有57户人家。7月22日的地震使全村95%的房屋坍塌受损,村民被临时安置在村庄对面大山下一处较为平坦的地方。但随后工作人员发现并经专家反复确认,村庄后山山体出现了一条巨大的裂缝。受余震和降雨影响,山体随时可能出现滑坡造成二次灾害。

25日,漳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对260名村民进行紧急转移,重新选择距离寨上社5公里外的一处开阔地带作为安置点。

经过一上午的努力,新的安置点上搭建好了帐篷。但如何保证村民全部安全转移成了最艰巨的任务。而这一任务落在了武警甘肃总队第三支队的100名官兵身上。

雨仍在下,踏着泥泞,救援分队来到了村口,副队长金丛勤按照5人一组,把官兵分成了20个小组,分头进村展开排查。刚一进村,就看到33岁的村民康俊芳和她的母亲包随花站在路边。见到上前询问的官兵,母女俩泪光闪闪。康俊芳一家6口人,婆婆受伤在县医院救治,孩子已被转移到了安置点,但她和母亲舍不得丢弃辛辛苦苦两三年积攒下来的当归,守在家门口不肯离去。康俊芳反复说:“这些当归是我们一家人的命根子,如果丢了生活就没一点希望了。”官兵们听后,便肩背手提,将她家的所有当归装在由村民提供的三马子上,运出了村子。母女俩终于放心,这才离开了村庄。

雨一直在下。社长康治雄一直在村里不停地奔波,汗水混杂着雨水将他的头发胡乱地贴在脸上。他说:“这么多子弟兵来帮忙,群众转移我就放心了!”

河滩上各种物什横陈,最后一顶帐篷里依然一派繁忙景象。在这顶编号为33号的帐篷里,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贾元向指挥部成员下了“死命令”:确保群众全部安全撤离,确保无一遗漏;尽量转移群众重要财产,尽力减小损失;继续保持小分队巡查,保证已经撤离人员远离灾源;指挥部人员要做最后排查,最后撤离。

挂在金丛勤胸口的报话机一直没有消停:“再搜一遍,要像筛子筛的一样进行二次排查,不能留下一个人!”

雨意氤氲,村庄周围的群山被浓雾笼罩,更大的降雨即将到来,山体滑坡的威胁趋于紧迫,搜救依然没有结束。

村民康妥娃78岁的老父亲因患病在床,怎么说都不愿离开已成废墟的家园。搜救队员硬是将老人背出了村庄。一位放牛老汉,在山上守着牛群不愿离去,官兵们徒步上山,反反复复说服,终于将他劝离了大山……

终于,最后几名村民离开了村庄,最后一辆运送物资的车辆驶离了河滩。当官兵们整队打算离开的时候,金丛勤看到了指挥部的帐篷,便劝工作人员尽快离开。在进行了最后的排查后,这顶帐篷终于被拆除,双方搜救人员同时离开了上寨社。时针指向了18时40分。

新的安置点上,整齐地排列着57座帐篷,帐篷里松软的地面上已经铺上了用以防潮的塑料纸,村社干部正在挨家挨户发放食品和棉被。而最后撤出村寨的武警战士们,在暮色中冒着大雨,又去执行新的救灾任务。

新闻推荐

武警甘南州支队 官兵踊跃向灾区献血

武警甘南州支队官兵踊跃向灾区献血本报讯(记者朱宇鲲通讯员李建荣)7月26日上午,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心血站将采血车开进武警甘南州支队三大队,广大官兵踊跃义务献血,以实际行动为定西市岷县漳县地震灾区...

漳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