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 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大市本报记者 王雨
随着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获得国务院的批复,甘肃省吹响了新一轮百舸争流、千帆竞秀的文化繁荣新号角。定西市将抓住这个历史机遇,谱写文化发展的新篇章,加大文化投入,大力实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陇中特色文化大市建设步伐。
定西是举世闻名的马家窑文化命名地、天下李氏寻根祭祖地,也是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的交汇地,定西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
近几年来,定西市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全市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书画营销、彩陶复制、洮砚加工、商业演出、文化娱乐、剪纸艺术等为重点的产业格局,特别是岷县文化产业园、临洮马家窑彩陶文化产业园、陇西李氏文化产业园已纳入省上规划,目前已引进签约投资20多亿元。
定西市委书记杨子兴表示,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上的各种政策,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出的“1313”工程具体要求与定西的资源特色、地域特性、文化特质、阶段特征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具有定西特色的文化改革发展之路。要紧紧围绕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大市”这个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文化市场管理体系等“五大体系”,不断增强全市的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开放文明和谐的新定西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文化条件。
据了解,定西市将统筹全市文化历史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立足定西悠久厚重、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实施“一带四大基地八大板块”战略,主要是围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保护基地,建设以马家窑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保护基地、以李氏文化为核心的寻根祭祖基地、以书画创作交流为基础的书画采风基地、以渭水探源为主线的生态旅游基地“四大基地”,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等“八大板块”,全面推进定西特色文化大市建设步伐,形成以李氏文化、彩陶文化为灵魂,以洮河风情、渭河探源“两河”文化为坐轴,以红色文化、休闲文化、民俗文化为支撑,以文化产业重大项目为载体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体系。
定西市将首先夯实基础,着力抓好文化事业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为重点,做好市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主要包含市县“四馆”建设、农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其次,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点做好汪氏家族墓地和长城遗迹保护,民俗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工作。三是依托项目,着力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形成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新闻宣传、艺术品经营等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按照“一园多区”的思路,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和骨干文化企业,加快建设临洮马家窑彩陶文化产业园、陇西李氏文化产业园、岷县洮砚文化产业园、通渭书画产业园、渭源渭河源文化产业园和漳县漳盐文化产业园等园区,并在全市培育扶持10家文化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娱演艺业、工艺美术业、书画业、广告会展业、体育健身业、网络文化业等产业,建设书画营销、彩陶复制、洮砚加工、商业演出、文化娱乐、剪纸艺术等文化企业项目;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工程。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促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力争2013至2016年,全市实施总投资95.95亿元的文化项目51个,全面推进陇中特色文化大市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与定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机构合理、机制健全、具有较强竞争力、富有陇中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新闻推荐
漳县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抢险救灾本报漳县讯(记者王雨)7月22日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后,漳县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落实责任,全力以赴抢险救灾。据统计,此次地震造成漳县13个乡镇136个行政村1.7...
漳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