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记省财政厅驻渭源县莲峰镇下寨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张程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艳丽
走进张程鹏的宿舍,一眼就能看到墙上悬挂的锦旗——“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这面锦旗的赠送人,是定西市渭源县莲峰镇下寨村全体村民。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这十个字也时刻提醒我,作为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张程鹏的声音干脆利落。
2017年9月,张程鹏来到下寨村,成为省财政厅驻下寨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从此,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成为他坚定的目标。
让基础设施好起来
至今,张程鹏还记得莲峰河大桥原来的模样:年久失修的桥面多处坍塌,一下雨便阻断了群众的去路。
“第一眼看到这个桥,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张程鹏积极和村“两委”班子商量,向省财政厅汇报。在他的努力下,去年5月,这座老百姓盼望已久的便民桥顺利竣工,不仅解决了下大雨时群众无法出行的问题,还连接了莲峰镇到下寨村、坡儿村等地的乡间公路。
“这座桥是莲峰历史上第一座最好的桥。”群众纷纷对张程鹏竖起了大拇指。
和这座桥一起被改善的,还有下寨村的路、房和环境。建设河堤1.94公里、硬化4.5公里通社道路及村组巷道,安装90盏太阳能路灯,拆除危旧房35户,统一更换破旧屋瓦、粉刷外墙,建成文化广场及舞台,硬化自然村小广场4处,配备健身设施……
如今走进下寨村,最大的感受便是道路通了,路灯亮了,房屋整洁了,群众满意了。
尽管每天从早忙到晚,张程鹏却从未喊过累,他说:“只要能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全身心投入驻村工作,就能实实在在帮百姓做一些事情。”
让文明新风树起来
提到驻村生活里最难忘的事,张程鹏脱口而出一个名字——“包五十”。
包五十是谁?是下寨村“家喻户晓”的贫困户。
驻村帮扶以来,张程鹏和队员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包五十:改造农村危房、添置生活用品和生活家电、为其子女申请教育扶贫政策……除此之外,一有空闲,帮扶干部就上包五十家做思想工作,为他讲解党的各项惠民政策。
功夫不负有心人。包五十的思想观念逐渐转变了,脱贫的志气也被“扶”了起来。“这两年生活越来越好了,脱贫致富的信心也足了,下一步就是抓好孩子的教育。”包五十说。
“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深知这一点的张程鹏,在完善村民生活设施的基础上,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张程鹏广泛联系兰州爱心人士和慈善机构,建成了下寨村道德积美超市,教育群众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引导群众“积善、积孝、积信、积勤、积俭、积美”,对全村24名道德示范群众进行了表彰。
小小的道德积美超市,将中华传统美德和文明新风吹到了下寨村每一位村民家里。
让百姓钱包鼓起来
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张程鹏和村两委及工作队队员们想了很多办法。
“最后我们确立了‘争项目夯基础,抓产业促增收,转观念树新风,强党建助脱贫’的帮扶工作思路和‘劳务输转为引领、牛羊养殖为主导、药蔬种植为补充’的产业发展路子。”张程鹏介绍,他们制定的《渭源县莲峰镇下寨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实现了“一户一策”与全县五大特色产业精准对接,帮贫困户找到致贫病因,开出了治疗良方,明确了主攻方向。
成立了2个养殖、1个种植、1个农机合作社,吸纳全村144户建档立卡户加入合作社,分别发展基础母牛和肉牛养殖、虫草鸡养殖、蔬菜及中药材种植、农机租赁及劳务服务;通过项目带动,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落实全县产业扶贫种养业到户项目,通过扶贫牛项目带动贫困户69户,户均增收8000元;通过金鸡、光伏项目带动贫困户75户,户均增收2000元……
针对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建起了一座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让老百姓可以在自家门口挣钱。
“脱贫攻坚最重要的就是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张程鹏带领记者参观扶贫车间时说。
近两年的驻村生活,让张程鹏感触颇多,收获也不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做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替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使群众感党恩、跟党走,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张程鹏坚定地说。
新闻推荐
刘占忠每天到马铃薯地里查看长势。本报记者丁陆军在定西市渭源县大安乡潘家湾村,有一个从省城来的叫刘占忠的驻村干部,村...
渭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渭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