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林区三十载 只为深情护绿荫 记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先进个人、渭源县会川林场场长党革平本报记者 蔺泽华

定西日报 2019-08-04 07:15 大字

深入基层,扎根林场,一干就是30年。30年,职务在变,初心不改。

他是大山深处绿色的守护者、森林资源培育的践行者、林场净土的捍卫者、野生动物保护的探路者。他的一生与山林为伴,与绿色相守,他用青春和汗水阐释了奉献的内涵。

他事必躬亲,与护林员一起从事森林资源培育、病虫害防治、管护和护林防火、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和禁种铲毒等工作,开辟了林业工作新局面。近年来,累计封山育林2600公顷,他将朝气蓬勃的护林员队伍带入了新时代。他先后荣获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先进个人、渭源县禁毒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他就是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先进个人、渭源县会川林场场长、定西市森林公安局渭源分局会川森林派出所指导员党革平。

森林资源培育的践行者

1990年,党革平从新疆部队转业,被分派到会川森林派出所,当了一名森林警察。2012年,党革平担任会川林场场长。

从渭源分局会川森林派出所到会川林场,前来报到的党革平看到林场现状时,心瞬间凉了半截:25.8万亩的林场仅有职工10人,临时护林员老龄化严重,文化素质低,管护站全都是70年代修建的危旧房屋。“2012年,林场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工作任务很重,人员不足。”党革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万端。当时,他担任会川林场场长不到一年时间,单位无钱可发,护林员怨声载道。由于单位不景气,护林员待遇低,有的护林员干脆一走了之。

“当时看到这让人揪心的局面,我立即召集林场班子成员开会,要求大家首先要重新树立林场的良好形象,让护林员找回幸福感、荣誉感和自豪感,要让护林员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党革平掷地有声地说,“我们不能把职工带穷了,把单位带散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党革平首先提振职工士气,重建和维修各管护站,全部接通各管护站水电设施,为各管护站配置办公用品,为护林员购置冬夏两季护林防火服装及鞋帽,并按人头购买取暖石炭,极大改善了护林员的工作生活条件。

随后,党革平开始着手解决职工被拖欠的工资问题。可是如何打开工作局面成了摆在党革平面前的一个“烫手山芋”,党革平思虑万千,整夜合不上眼。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方论证,他随即在索爷林附近村社承包耕地150亩,建设云杉油松育苗基地,移植云杉苗20万株、油松苗30万株。育苗基地的建设,既为林场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又为21名职工补发了自1995年以来历年拖欠的长达36个月共计60多万元的工资。

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党革平充分利用云杉油松育苗基地资金,大力抓种苗基地建设,引进适合当地树种,加大培育力度,那片郁郁葱葱的云杉油松育苗基地已发展到200亩,各规格苗木160万余株,单位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近年来,会川林场在南屏山、口子门、索爷林等林区累计营造落叶松、油松、云杉水源涵养林15000亩。关山云杉林郁郁葱葱,已成为沈峡公路两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为森林资源培育的践行者,党革平身先士卒和护林员一道上山植树、进育苗基地育苗,保质保量全面完成了各项生态建设任务,公益林建设成效显著,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森林植被逐年增长,生态环境日渐改善,会川林场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截至目前,林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000公顷,封山育林2600公顷,飞播造林200公顷,封山育林解封面积累计完成1333公顷,森林抚育1000公顷,对0.8万公顷的天然林资源实施了有效管护,近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水清石出直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走进会川林场,仿佛让人身处在一碧千里的世外桃源,乐而忘归。

林场净土的捍卫者

近年来,为了贯彻落实公安部禁种铲毒工作部署,党革平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委安排部署,制定工作制度,严格工作生活纪律,签订责任书。

为确保禁种铲毒踏查数据准确彻底,党革平对涉种区域划片包干。六个禁种铲毒踏查小队各自负责自己的区域,每个队员的踏查路线都有轨迹可查,责任到人到山头地块。党革平克服资金困难,为林场购置禁种铲毒专用望远镜7架,照相机12台,无人机3台。同时,为每个队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和蛇药,做好后勤保障,使队员们履职尽责地奔赴在禁种铲毒第一线。

2009年5月20日,会川林区禁毒组对会川和卓尼县接壤处腥红洞至杨庄开展彻底踏查行动。期间,会川森林派出所民警包新月由于行动前感冒,踏查到大麦地牧点时,因海拔和环境因素,引发了咯血,当时牧点距离最近的杨庄禁毒基地还有近4个小时的路程,当晚10点钟,禁毒组组长牟俊智将包新月送到最近的停车点,并联系时任杨庄林区禁毒组组长党革平。

党革平不顾白天踏查的辛苦和林区崎岖不平的道路,连夜驾驶机动车赶往停车点,将包新月送到了距离最近的会川镇上的医院进行紧急治疗。第二天包新月被转往省人民医院,经检查,确诊为肺部肿瘤,随即,包新月又被转入兰大一院进行治疗。

由于包新月家庭困难,面对高额的治疗费用,时任渭源县林业局局长的徐国藩组织林业系统职工为包新月捐款,帮助他渡过难关。在党革平和同事及家人的关心鼓励下,经过4个月的治疗后,包新月战胜病魔重回岗位。

风餐露宿,风雨无阻。会川林场的踏查队员每年禁种铲毒踏查历时100多天,累计出动踏查人员2000多人次、车辆400多台次,踏查地块2800块,面积达5000平方米。

每天,党革平和踏查队员背着干粮和水,一出去就是一整天,风里来,雨里去,穿梭在茫茫山林中。

经过队员们的艰辛努力,会川林场国有林区的禁种铲毒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实现了国有林区“零种植”目标。渭源县在2018年荣获全国禁毒先进县,会川林场的禁种铲毒工作得到了国家禁毒委卫星遥感监测中心的免检通过,并得到省市县禁毒委的高度评价。

野生动物保护的探路者

会川林场辖区面积大,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大,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是党革平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党革平认真组织实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从2012年以来,累计救治野生动物36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秃鹫等2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马鸡、白臀鹿、苏门羚等15只。

2018年8月15日,党革平接到峡城乡一名教师打来的电话,说自己抓到了一只受伤的鹰,请求救助。党革平挂掉电话后,立即赶赴到峡城乡,才发现这只鹰原来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他随即联系会川镇兽医站对“金雕”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治疗。

为了保护“金雕”,党革平和林场职工们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照料这只受伤的“金雕”,由于照料周到,“金雕”的伤情恢复很快。一个月后,会川镇兽医站对“金雕”复诊时发现它已痊愈。党革平和林场职工们恋恋不舍地将它放飞森林,让其回归大自然。

“为了更好保护野生动物,我们成立了宣传小组,印制了宣传单、宣传横幅、宣传海报、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文书,营造宣传声势,扩大群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参与率和知晓率,让野生动物可以舒适安全地生活在会川。”党革平说。

森林资源的守护者

自进入林业战线以来,党革平始终把自己定位为森林资源的守护者,并常年奔赴在森林资源的管护和森林防火一线,和林场职工、护林员一起查山情林情,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制度建设,严格管理,加大对各管护区的管护宣传、巡查、检查力度,对毁林案件严厉查处;在防火期加强与林区村社牧点的联防合作,与各管护站护林员签订责任书,确保责任到人、到山头地块。近年来累计发放护林防火传单10万份、防火宣传画3万张、防火宣传纸杯5万只、防火宣传塑料盆2000个,做到林区防火户户知晓,人人爱林、护林,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同样,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严重威胁森林资源安全,而且会川林场大部分人工林为单一纯林,有利于森林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蔓延。近年来,落叶松鞘蛾、金龟子、云杉叶象、云杉落针病等有蔓延趋势,为了有效防治森林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蔓延,党革平积极争取,并在渭源县林业服务中心的支持和森防站的技术指导下,克服资金困难,带领全场职工在2012年采用人工捡拾的办法,投入10万元,捡拾了15吨大栗鳃金龟子幼虫并集中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之后几年又组织人员进行多次防治试验并总结出了碳酸氢铵防治金贵子幼虫的办法。同时采用施放敌马烟剂,防治落叶松鞘蛾。经过历年精心防治,有害生物的蔓延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为森林健康成长提供有效保障。看到近年来森林资源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党革平也展开了舒心的笑容。

扎根林场30年,一路走来,党革平从未有过后悔或放弃的念头。“当场长后,为发展林场、改善护林员待遇,党革平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我们永远铭记在心。”包新月说。面对林场护林员的褒奖,党革平却说,林场发展壮大,是全体护林员拼搏进取的结果。

站在会川林场,远眺郁郁葱葱的大森林,党革平目光炯炯,信心满怀。

党革平和同事们在巡山护林

新闻推荐

女县长主政贫困县5年受贿1400余万 到案后退还全部赃款

检察日报7月30日消息,“被告人彭双彦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120万元,违法所得人民币1487万元予以没收……”6...

渭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源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