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药材”到“药财”的蜕变

定西日报 2018-01-29 08:49 大字

本报记者马国旗晁君杰文举

时下,走进渭源县会川镇新中药材交易市场,市场内人声鼎沸,一片热闹的场景。药农、贩运户、收购商、货车进进出出,吆喝声、交谈声、讨价还价声、货车发动机的声音来回交错、不绝于耳。

薛四便是人海中的一员。见到他是1月17日,恰好赶上新市场逢集,他正忙着收购药材。“现在正是药材收购的季节,大家都在忙着收药。听说这两天柴胡的价格比较好,所以我一大早就来到市场上,看能不能收点好货。”薛四说道。

薛四家里以前就是种植中药材的。20多年前,他带着家里种的药材来到会川镇上卖,发现此中的差价很是可观,于是,他便走上了贩运中药材的“致富路”。薛四告诉记者:“十几年前,我们收药材都是给自行车两边挂个袋子,就下乡收去了,收的药材也比较单一。”

现在,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药材价格普遍都比较好。薛四一年四季都要开着自家的大货车奔波于渭源、岷县,甚至青海、新疆等各地收药,多的一年能收200到300多吨,一公斤药材就能赚2块多钱。

如今,挣了钱的薛四,小车开上了,30多万专门用于收药材的门面也买下了,就连外地上大学的儿子每年寒暑假都要赶回家帮着收药材。为了方便在交易市场做生意,薛四也把户口从庆坪乡转到了会川镇的西关村。

薛四的门面位于外地客商投资兴建的会川镇新中药材交易市场,两三年前新市场完工后,他就买了。而在不远处,就是他以前做交易的会川镇旧药材交易市场。“和旧交易市场相比,新交易中心的软硬件设施更加齐全,配套服务也更加完善。现在,旧市场主要交易药材,新市场主要交易中药材切片。”会川镇党委副书记、西关村联合党委书记麻自胜向记者介绍到。

再次见到薛四是第二天的下午,他收的5万元的柴胡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发给外地的客户。旁边干活的装卸工赵永国也得了空,聚拢了过来,和记者聊起了天。

赵永国是祁家庙镇人,为了照看在会川镇上小学的孙子,他便来到了会川镇。除了早晚照看孙子的生活起居,平常他都会到交易市场打零工挣钱。“这儿的交易市场生意特别红火,只要我来,一般都有活干,每次至少都能挣100多元。”赵永国咧着嘴笑道。

如今,依托交易市场,很多衍生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贫困户也从中得到了实惠。

和往常一样,田家河乡村民郭亚玉一大早就来到了交易市场,摆上摊,卖起了装药材的尼龙袋子。她告诉记者:“我每天都在这摆摊,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六七十个,就是平常也能卖三四十个。”(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甘肃省安排专项资金 扶持陇药产业发展 十措施提升陇药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记者李杨)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支持陇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快中药制药行业战略性重组、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十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加...

渭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