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医精诚为患者大爱无言惠乡亲——开拓奋进中的渭源县人民医院

甘肃经济日报 2016-11-07 00:00 大字

院长丁万寿深入双联村为***户义诊

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

本报记者刘红兵

巍巍君山,悠悠渭水。在渭河源头这片神奇的沃土上矗立着渭源县唯一一家集医疗、急救、保健、康复、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渭源县人民医院。

在整体迁建后六年来的发展进程中,该院形成了知名的医院品牌,成为全县一流技术、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环境的现代化医院;是国家爱婴医院,全省医德医风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2012年被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抢险救灾先进集体”,全县“120”急救中心坐落在该院;2015年被省卫计委列为全省健康促进模式改革试点医院。

整体迁建谋发展医改惠民谱新篇

在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县委、县政府积极谋划,决定实施医院整体搬迁及标准化建设工程。2011年8月9日医院完成整体搬迁,是渭源县人民医院建设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新医院占地面积91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医院绿化占院区面积的60%。

该院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医院发展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总额包干,限额预付,超支限补,结余留用”的住院费用打包付费,单病种定额。医院精打细算,主动控费,遏制逐利行为,2015年结余资金160万元。新农合患者就医费用实现即时结报,并实现新农合、社保、大病保险及民政大病救助一站式服务。2014年7月份开始,该院率先在全省试行分级诊疗政策,按照省市县确定的病种开展诊疗,县卫计委确定的219种疾病,县农合办制定单病种定额,按照“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原则,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高效运行。2015年8月与心医国际远程会诊中心合作,通过互联网+医疗,开展了远程会诊和远程医学教育,架起了渭源县与北京、上海国家级三甲医院的桥梁,实现了医学资源、专家资源、技术设备资源和医学科技成果资源共享;同时,通过远程会诊设施,开展病例讨论及远程医学教育,目前已开展60多例,对提高医院的整体诊疗技术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充分发挥全县120急救中心的功能,加强县—乡急救网络管理,建立急诊创伤、农药中毒、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高危孕产妇等急危重症患者“绿色通道”,基本形成院前院内各环节无缝衔接的一体化急救模式,不断提高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简化服务流程,助推卫生***、精准脱贫,切实有效地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该院在充分调研及先期试点的基础上,结合县情院情实际,2016年8月开始,对全县范围内所有持新农合、医保卡的患者、“三无”患者及需采取紧急诊疗措施救治的重危症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农合及医保患者住院时不再缴纳押金,出院结算时仅缴纳自付部分费用。

推行市县乡一体化管理。为了深入贯彻甘肃省卫计委《关于印发甘肃省贫困县县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文件精神,扎实搞好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今年6月该院与兰大二院签署对口帮扶协议;8月9日,该院与兰大二院定西医院签订了医联体合作协议,9月份与莲峰中心卫生院等10所卫生院签订了医联体合作协议。市县乡村医联体的建设,按照“组成联盟、上下联动、利益共享、抱团发展”的工作要求,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全程优质服务。兰大二院专家11名,定西市人民医院专家9名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该院中级职称55人在莲峰中心卫生院等六个卫生院开展医师多点执业。

把好医疗质量关筑牢医院生命线

近年来,该院狠抓医疗质量,加强了学科建设,加大了设备引进,加大了科研创新,全力建设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不断强化员工质量控制意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满足广大患者日益增长的临床服务需求,该院先后购置了东软0.35T核磁共振、16排螺旋CT、 飞利浦高端四维彩超、富士能电子胃镜、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贝郎血液透析、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腹腔镜、体外震波碎石机、高压氧舱等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不断引进更新,大大加强了医院的硬件建设,拓宽了医疗服务功能,为医院提高核心竞争力搭建了平台。

该院在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等10个临床一级科室的基础上,开设心血管、消化内科、肾病科、脑系科等15个二级诊疗科目;设有医学影像、医学检验、超声医学科等6个医技科室的基础上,还加强了学科建设。2013年全县急救中心建成运行;2014年完成血液透析室建设,有德国贝郎血液透析机6台;2015年完成省政府***专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今年完成“重症医学科”建设;自筹资金完成腹腔镜中心。骨科、普外科、心血管为市级重点学科,脑系科、儿科、中医康复科为特色科室。2016年10月19日甘肃省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在该院成立了“渭源县糖尿病防治中心”。同时,该院中医康复中心特色明显,能开展针灸、小针刀、中药离子透入等25种中医适宜诊疗,深受患者好评。

科技兴院,人才强院。医院管理系统(His)、新农合管理省级平台及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对接,实行三网合一,使新农合结算更加方便快捷,新农合监管部门可以实时了解患者诊疗情况及报销情况,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精心培养,保证人才队伍的不断更新壮大。目前,医院有职工380人,其中专业人员占79%,全市拔尖人才2人,全县领军人才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

同时,按照省、市、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方案的要求,该院把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纳入医院改革重点内容,对县级250种常见疾病实行临床路径管理,防止了大处方、滥检查,有效降低群众的医药负担,保证了患者所接受的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减少了治疗过程的随意化,防止了医疗争议的发生率。

联村联户联民心真帮实扶暖民心

在开展医院各项正常业务的同时,渭源县人民医院领导班子们开始注重基层的点点滴滴,关心农民生产生活的诸多细节,想着帮助农民寻找致富的出路办法,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双联助推***。在具体帮扶工作中,该院医院组还建了双联融合***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丁万寿任组长,支部书记张万弟具体负责***工作。由该院专业技术人员148人,分别帮扶清源镇小石岔村、年家河村、星光村、葛家湾等村共计贫困户287户。

该县清源镇北部的小石岔村作为医院重点双联村,境内沟壑纵横,植被稀少,主导产业缺乏,农业基本是靠天吃饭。该院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经多次串户走访,认真调研,对贫困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了从改善山、水、林、田、路、房、技、产业等方面的帮扶措施。特别是借助农民合作组织“协会+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了更多农民富裕了起来,经过帮扶的小石岔村有望今年年底实现整村脱贫。

回报社会,服务升级。在医疗助推***精准脱贫方面,该院更是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难。一是对小石岔村凡是在县人民医院就医的病人,对其医疗费用实施优惠,在医疗保险报销之外,另行报销10%,2013年开始至今共报销费用30690元;二是在2016年春节来临之际,医院干部职工到双联村慰问160多户贫困户,发放慰问品共计价值8600余元;5月份给农户送去地膜覆盖机47台;7月份给小石岔村部送去电脑、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三是开展义诊活动,今年共义诊4次,诊治患者320余人次,发放医药卫生、健康保健知识印刷读本1000余本(份),免费发放药品8000余元。每次义诊活动,医疗队专家们认真细致地为每位患者诊断病情,并测量血压、血糖等,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结合病情向群众讲解相关中医治未病、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使广大参合农民加深了对政策的理解。四是按照省卫计委扶贫工作安排,2015年选派办公室主任赵琳在蒲川卫生院任挂职副院长一年,协助指导卫生院工作。2016年选派王艳红同志赴锹峪卫生院继续挂职工作。

时光匆匆,情怀依旧。渭源县人民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既是时代赋予的神圣责任,更是该院规模发展和内涵建设齐头并进取得的丰硕成果。

新闻推荐

致富路子怎么走百姓“扔豆”说了算——渭源县干乍村参与式扶贫现场小记

本报通讯员王纲李涛近日,渭源县会川镇干乍村参与式扶贫规划启动仪式暨村民大会召开。群众以豌豆为选票,“扔豆”确定出符合本村发展实际的10个发展项目,并选举通过了相关小组、机构负责人名单以及村...

渭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渭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