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致富路上写华章——渭源县产业扶贫纪实

定西日报 2016-05-14 00:10 大字

通讯员乔彩凤符丽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产业要有数。近年来,渭源县在着力解决好“水、电、路、房”这“四难”的同时,坚持产业支撑,全力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产业基地和绿色肉食品基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扶贫成了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推进器”。

地处北部干旱山区的北寨镇,积极培育特色富民产业,紧紧依靠合作社、示范园、龙头企业和大户能人带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探索推进“一镇多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渭北洋芋协会积极探索“企业+协会+基地+农户”模式,不断吸收贫困党员、贫困农户加入协会。在协会带动下,“小土豆”远销青海、宁夏、新疆、湖北、山东等20多个省市,成为群众致富的“大产业”。2015年,全镇建成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2200亩,辐射带动2.8万多亩。

王艳,如今是全国家喻户晓的致富能人。前不久,央视一套《生活早参考》栏目播出的大型创业致富特别节目——《儿媳妇要当家》就讲述了她如何通过24只兔子创业致富的传奇故事:“特色养殖是我梦想飞翔的翅膀,互联网又让我多了一双看世界的眼睛。有了坚硬的翅膀和明亮的眼睛,小康的梦想也就不远了!”

正是走多元化、多渠道的***路径,既保留马铃薯、中药材、双垄沟播玉米、养殖等“接地气”扶贫项目,也发展电商、蔬菜、高效林果等创新扶贫项目,让这个大山沟里的旱塬小镇,经济发展迈上了“快车道”,为贫困户增收脱贫拓宽了渠道。

上湾乡朱堤村村民陈文龙,在双联帮扶单位渭源县民政局的扶持下,建成占地10亩的鑫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补助投放良种基础母羊200只。他致富不忘乡亲,将村上50户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带动发展家庭养殖业,并与困难党员、贫困农户、特困农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贫困户脱贫。

依托项目扶持,多渠道为老乡增收致富。渭源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合理布局,使马铃薯产业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生产脱毒瓶苗2.6亿株、原原种3.9亿粒,是“十一五”末的6.5倍,良种供应能力达到80万吨。渭源已成为以全国县区为单位最大的马铃薯原种生产供应基地,被农业部授予“全国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渭源县中药材面积稳定在38万亩,加工能力达到5.5万吨,增长3.5倍,渭水源、会川江能等专业交易市场投入使用,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畜草产业方面,渭源县积极落实产业发展意见,发展各类养殖小区(企业)585家、规模养殖户1.3万户,实现了扩群增量的几何式倍增发展,被列入全省牛羊养殖大县。

***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十三五”时期,渭源县将以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为统揽,按照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要求,加大供给侧保障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推进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多元化新型业态,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富民的新路子。

新闻推荐

“数读”渭源县教育***

渭源讯(通讯员白汉国)近年来,渭源县以扶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富民产业的同时,把脱贫攻坚的聚焦点放在教育扶贫上,制定了《渭源县关于***教育扶贫工作实施方...

渭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