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药“财”筑就脱贫路——渭源县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纪实

甘肃经济日报 2016-05-24 23:57 大字

本报记者赵全福通讯员符丽云

初夏时节,走进风光如画的渭水源头,广袤的田野上各类中药材生长正旺,新建的中药材市场上交易异常火爆,现代化的生产车间里各类设备开足马力加速生产……到处可以感受到中医药产业为当地群众带来的富足与喜悦。

去年,定西市渭源县中医药综合产值达到13.9亿元,217个行政村中中医药产业收入占一半以上的村达到123个,农民人均从中医药产业中获得收入1518元,成为脱贫攻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提升科技含量

渭源县是“中国党参之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产业基地”这一目标,县上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出台《渭源县中医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认真谋划种植基地、产业园区和骨干项目建设,为推动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产业发展,科技当先。该县坚持把科技研发作为中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撑,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等建立科技合作协议,共建产业示范和人才培养基地,狠抓道地中药材品种提纯复壮和新品种扩繁改良。启动建设渭源县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和中药材质量检测站,成功选育“渭党1号”、“渭党2号”等优质品种,全县建成优质种子生产基地5000亩、种苗繁育基地4万亩。编制完成党参、当归、黄芪大宗中药材质量安全标准和规范化操作技术规程,制定白条党参生产质量安全和饮片加工质量两个地方标准,富硒黄芪栽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当归膜侧斜植栽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生产水平,在全省推广。完成渭源县无公害中药材(党参)产地和白条党参原产地地理标记认证,不断扩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全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无公害种植20.1万亩、标准化种植12万亩。

完善流通管道

为了进一步完善流通体系、拓宽营销渠道,渭源县先后建成了渭水源中药材中心市场、会川江能中药材饮片市场以及会川三角路、东升、莲峰、新寨4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展中医药产业合作社155家,设立收购网点160多个。建成“西部中药材交易网”、“中国黄芪网”等电商平台,建成中药材产业网和企业商业网站15个,发展淘宝网店30多个,吸引安徽、福建等10多个省市的1000多名客商常年在渭源收购交易。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市场、产地集散市场、专业合作社、田间地头收购站点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中医药营销网络体系,年交易量达到7万吨以上。

作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和集散地,该县努力构建仓储量与产业总量相匹配的物流体系。县上引进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的湖北九州通医药集团,斥资30亿元建设物流园。大力推广中药材气调贮存养护技术,探索无硫保鲜仓储方法,发展适合加工贩运大户和药农需求的中小型安全仓储设施,提高中药材仓储质量和水平。目前,全县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3万吨,年交易量10万吨,交易额达16亿元。

促进转化增值

为了促进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就地转化增值,渭源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业集中区开发面积达到3.04平方公里,被省工信委确定为省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先后引进佛慈、广印堂等一批企业落户渭源,全县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65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8家,通过GMP 认证企业21家,带动发展中药材个体加工户1200多户,年加工中药材6万吨,实现产值7.6亿元。

在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新征途上,渭源县正在立足资源优势,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奋力谱写中医药产业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崭新篇章。

新闻推荐

省疾控中心组织职工开展帮扶活动

省疾控中心以“双联”行动为契机,近日组织职工赴对口扶持的渭源县选道村、元明村开展帮扶活动,并通过本单位职工子女为当地的小朋友送去学习用品,为城乡孩子今后更好地沟通与交流搭建了平台。 本...

渭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渭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