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纲
本报记者王纲
在扶贫攻坚一线,如何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渭源县近年来启动的实施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作出了有益探索。两年多来,在全县16个乡镇形成了高效的基层党组织扶贫体系架构,“双推进”带来了沉甸甸的“双丰收”。
聚焦结合点“精准发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根基,党员干部是扶贫开发的关键。牵住“牛鼻子”就找准了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的结合点。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渭源县聚焦***,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该县推行“扶贫一线考察法”,即在扶贫一线锤炼党性,在扶贫一线锻造作风,在扶贫一线选用干部,形成“干部在一线培养、业绩在一线创造、人才在一线选拔”的鲜明导向。构建起了目标管理、联点破题、专项述职、巡查通报、评议考核、末尾问责“六位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体系,形成了扶贫开发和基层党建“双推进”的工作格局。
数年前,莲峰镇绽坡村村部墙体破败,院内垃圾无人问津。自从开展双联行动,打响***攻坚战后,在新的村党支部领导下,村民们打起了“种植牌”,下起了“养殖棋”,这个村“华丽转身”,一跃成为“明星村”。如今,走进绽坡村,一条条新建平展的村社道路宛如金色的玉带,农家院落堆满了黄芪……说起村党支部带领大伙修道路、种药材、搞养殖同奔小康路的事儿,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
渭源县委书记吉秀说:“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活起来,火起来,给老百姓做出个样子,真正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表率作用,老百姓才能信你,服你。”基于此,渭源县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不断加大村级活动场所改造升级力度,整合资金1024万元,2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旧貌换新颜。该县创新开展“两先”指数评价、“三建立两带动”党建扶贫工程、“党建+”、“七步服务工作法”等党建核心品牌,先后在扶贫互助社建立党组织19个,投入党员创业基金841万元,扶持贫困党员脱贫致富。
峡口村村民包伟说:“前些年家里很穷。这些年,多亏了村党支部的带动,多亏发展育苗产业。”从2007年开始,在峡口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包伟在自家6亩承包地里栽了40万株云杉树苗,两年后毛收入达9万多元,从此摆脱了贫困。现在,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峡口村及周围已涌现出600多育苗户,这些农户大部分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致富大道。
产业链上找“准星”
渭源县会川镇西关村是个富裕村,而同处会川镇镇区的东关、新城、梁家坡村与西关村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有着明显差距。为了促进共同富裕,渭源县成立了西关联合党委,下设4个村党支部和1个产业党总支。按照“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大村带小村”的思路,通过党建资源整合,促进了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探索了一条强村带动的新路子。
渭源县以西关村为样本,选拔68名致富能人担任村级党组织负责人,选派优秀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到贫困村任职,发展主导增收产业,在产业链上锤炼干部。而作为甘肃省第一个村级联合党委,西关村建起了中药材种植、加工、贩运,养殖等产业党支部。去年这些党支部为党员群众获取信贷资金2172万元,村民收入大幅提升。
旅游产业是渭源县近年来风起云涌的新型产业。五竹镇渭河源村,曾经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小村庄。(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渭源县黄香沟牧场始建于1958年,位于渭源县西南的黄香沟,总面积约30万亩,距会川镇22公里,距渭源县城56公里,距省城兰州164公里,212国道穿境而过。境内溪流甚多,水资源非常丰富。主峰露骨山海...
渭源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渭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