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脱贫致富奔小康——渭源县畜牧产业发展侧记
肉羊养殖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
畜牧工作人员对黄香沟牧场草原鼠虫害防治情况进行检查
□刘红兵
掀开渭源县畜牧业近年来的发展篇章,你会欣喜地发现,以“秀峰”牌畜禽产品商标和“渭宝”牌活畜禽商标两个品牌为引领的现代畜牧业“牧”歌飞扬,呈现出“畜”势勃发之势。
畜草产业作为渭源县优势最大的传统型产业,渭源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该县畜牧业立足优势,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化蛹成蝶:畜牧生产已从过去“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为油盐钱”的小打小闹向科学规模上档次发展,一大批万只鸡场、千头猪场、百头牛场、新型养殖(小区、合作社)、养殖专业村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畜牧产品从单一匮乏,发展到今天肉、蛋、奶以及各种制品供应充足;畜牧业由原来的副业转变成为撬动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县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为14.02万头、90.05万只、36万头、501.5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07万吨,畜草产业总产值15.18亿元,畜草产业总产值增幅9.28%,畜牧业增加值增幅为12.34%,人均牧业收入增幅为16.02%,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5元,精心培育畜牧业发展在成为渭源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路径的同时,也成为了该县推进***、提升脱贫致富“造血”功能的关键措施和重要内容。该县2015年脱贫的42个贫困村新建规模养殖场18个,培育养殖专业合作社19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365户,培育养殖专业村16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840元,占任务的120%。
积极宣传政策广泛收集民意
一排排新修的安置房与周边青青的山坡和绿树相映成辉,清新的空气免不了会让人心旷神怡,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通向大山深处的社组,清澈见底的洮河水流到了家家户户的灶台上……为深入了解渭源县***推进情况,记者来到渭源县,体验***后的新渭源、新气象。
近年来,渭源县将畜草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重点正在现代化新农村的道路上稳步推进,作为“双联”行动和“1236”扶贫攻坚的主要抓手,强化“赶着牛羊奔小康”的发展共识,通过科学引导和扶持发展,以肉羊养殖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已成为渭源全县农业发展中势头强劲、优势凸显的产业,成为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产业脱贫致富之路。
“我们的日子过得很有精神。”渭源县村民李大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好了,路也好了、宽敞了,干起活来既方便还能出效率,收入比以前高了,干起活来也有精神。”
“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畜牧业都有专业的人才手把手地教。”渭源县李女士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好多了,收入也增高了,不会的技术也有人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
无论是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夯实农业发展后劲的县情角度讲,还是从增加农户收入、加快精准脱贫的战略角度讲,渭源县大力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脱贫致富的决定性导向。
努力夯实基础善于推广典型
渭源县作为农业大县,发展畜草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渭源全县草食畜牧业就要升级,利用典型做法让群众增收。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促进草食畜牧业转型升级。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拓宽产业融资渠道的有力抓手,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全面抓的项目工作机制,加大了对畜牧业投资环境的推介和对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促进了项目的落地建设。2014年组织申报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羊产业项目、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转变草食畜牧业发展方式项目、生猪、蛋鸡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28项,总资金2900多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898万元。
——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增加产业附加值。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快品牌建设步伐,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注册了“秀峰”牌畜禽产品商标和“渭宝”牌活畜禽商标,南山放养虫草鸡取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A级绿色食品证书”,土鸡蛋和牦牛肉取得了省农牧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原产地认定证书”和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秀峰”牌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秀峰”牌虫草鸡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黄香沟南山放养虫草鸡养殖基地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甘肃省南山放养虫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完成了“黄香沟鸡”地理标志认证工作,渭源全县养殖业以“秀峰”、“渭宝”两个品牌为引领,通过品牌增效,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市场竞争力。
——以品种改良为抓手,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以牛羊产业为重点,引进西门塔尔、夏洛莱、德国黄等优良肉牛品种,引进萨福克、杜泊、特克赛尔等优良肉羊品种和小尾寒羊、湖羊等多胎母羊开展杂交改良,增加养殖效益。渭源全县肉羊改良点累计达到8个;黄牛冻配点累计达到24个;指导8家养殖企业办理了省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摸准扶贫对象确保扶贫定位
要想让一个地区整体改观,就要整体脱贫,就要把剩余的贫困村作为重中之重来优先培养,只有摸准了扶贫对象,才能准确扶贫定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渭源县采取项目带动促进贫困村养殖业发展、投放良种基础母羊推动贫困村养殖业向良种化发展、组织畜牧养殖企业带动帮扶贫困村养殖业发展等不同措施,通过“共享设备”、“入股分红”、“返租圈舍”、“投羊还羔”、“劳务分红”等***模式,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在资金、畜牧项目方面重点向***贫困村倾斜,帮扶贫困村培育富民产业,发挥产业示范带动作用,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产业脱贫致富之路。
养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按照贫困户的自愿和要求,根据“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利用“投母还羔”、“牛羊入股分红”、“专项贷款入股分红”、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到企业务工等多种形式,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
投放良种牛羊推动贫困村发展养殖业增收致富。整合现代农业肉羊产业化项目、畜牧良种补贴项目中良种羊投放,向94个贫困村中倾斜投放3500多只良种母羊;利用渭源县全县整村推进项目,指导全县投放11533只良种羊、444头良种牛,改良贫困村养殖品种,辐射带动农户发展良种牛、养殖,增加养殖效益。
通过畜牧科技服务提高贫困户养殖效益。在现有的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从事养殖业,而且有一定规模,但是,由于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养殖知识培训,缺乏科学养殖技术,养殖效益相对较低。为此,畜牧系统138名技术人员对今年脱贫的94个重点村的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进行了全覆盖培训。
利用项目带动促进贫困村养殖业发展。通过向贫困村倾斜安排畜牧养殖项目,撬动更多的金融贷款和民间资本投入畜草产业,辐射带动农户发展养殖业,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发展畜草产业的积极性,为贫困村培育了富民增收的致富产业。扶贫贷款助推贫困村养殖业发展。养殖户贷款主要用于牛羊圈舍的修建、良种牛羊的引进、饲草料及其加工机械的购置,贷款方式为***贷款,每户3-5万元。
通过种植牧草增加贫困户收入。依托渭宝草业公司,组建5个饲草料配送中心,租赁饲草打捆机、配套青贮饲料打捆机、秸秆颗粒饲料机和秸秆粉碎机,组建饲草料加工队伍,将收购加工的农作物秸秆配送给饲草料缺乏的养羊合作社和农户;在秦祁乡建立北部退耕苜蓿、饲用玉米、甜高粱收购点,建设草料贮备棚800平方米,购置青贮、打捆、裹包一体机,并与退耕种草的农户及没有养殖意愿的农户签订饲草收购合同,收购饲草200吨;在五竹镇、会川镇和麻家集等乡镇建立野草收购点,结合林业局清林防火行动,和林区农户签订野草收购合同100吨,将作物秸秆及牧草以市场价回收,变废为宝,增加农户收入。
优化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
畜草产业作为唯一能够覆盖所有农户的优势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只有不断地优化工作机制,将工作落到实处,今后才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该县一是通过创新资金筹措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创新政府投入、用活金融资本、撬动民间投入、激活社会投入,着力解决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资金瓶颈问题。采取“上争”项目资金,“外引”招商企业,“用活”金融投入,“激活”民间资本的方法。二是创新风险防范机制。通过认真落实对畜牧业已有的保险政策,确保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保费补贴足额到位。加大能繁母猪、奶牛保险工作力度,确保能繁母猪和奶牛保险达到100%。三是创新带动发展机制。大力推广“投羊还羔模式、租地反哺模式、提供圈舍模式、吸收劳务模式、入股分红模式”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利用龙头企业资金、技术优势,为农户提供养殖技术、品种供应、市场信息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农户、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放眼渭源,在全县“产业富民”战略的指引下,渭源现代畜牧业已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在今后的发展中,渭源县要将微信、微博打造成畜草产业实用技术推广的重要阵地,以及单位政务公开的主要平台,建立畜产品网络营销店铺,实现渭源“秀峰”牌“南山放养虫草鸡”、“土鸡蛋”、“牦牛肉”等绿色畜产品网络营销,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渭源县畜产品知名度,提高畜产品销量及效益。2016年引导养殖企业、养殖大户建立畜产品销售网店5家;开发适宜网店销售的畜产品10种。为推进产业脱贫和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闻推荐
架起医患连心桥——渭源县中医医院开展“双联融合***”工作走笔
张建强渭源县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医院成立32年来,在全体职工的艰苦创业下,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走“科技兴...
渭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