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化茧成蝶的背后——渭源创新思路推进***纪实

定西日报 2016-03-19 00:23 大字

□本报记者王纲

2012—2014年,渭源县三年减少扶贫对象6.95万人;2015年固定资产增速、公共财政预算排名全市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倍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富民产业收入占比超过八成。

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6.99%,提前五年超额完成省上指标;农村电网和动力电改造面分别达到92%、91.6%;义务教育巩固率、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分别达到87.7%、91.24%……

数据证明实力,创新引领未来。

互助资金的“撬杠倍增效应”

“赶上了好政策,贷上了互助增信贷款,准备多卖点黄芪苗子,多收点药材。”走进农家院舍,浓郁的药香扑鼻而来。渭源县锹峪乡乔阳村上庄社村民刘玉祥和爱人在自家干净的院落里忙着整理干黄芪。前不久,老刘在村级扶贫互助协会的帮助下,在信用社顺利领到了5万元贷款,准备今年“大干一场”。

老刘说的“互助增信贷款”就是村级互助协会以财政扶贫互助资金和社会捐助作为担保金,县信用社以1:10的比例放大,为贫困村农户提供5万元以下、两年以内、基准利率上浮20%的一种担保贷款模式。

县委书记吉秀介绍说,渭源县结合产业扶贫,创新实施“1122433”产业扶贫双增示范工程,在全省贫困县率先实现村互助协会全覆盖,扶贫互助金总量达到5302.4万元。全县大规模开展互助资金倍增计划,半年时间已探索出增强贫困村富民产业发展能力和贫困户产业增收动力的新途径。

老刘所在的乔阳村,依托的是“黄芪撬杠”;而邻村的峡口村并非如此。这个村10多年来“靠山吃山”,依靠良好的土质,在山上育苗。这不,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平另有算盘——“苗木撬杠”。全村和周边兄弟村发展苗木种植面积2400多亩,年出圃苗木4000多万株。

县长蔺红军坦言,“在每个贫困村,群众自家说了算,通过群众大会表决确定一个富民主导产业,几个辅助增收产业。全县已建成信用村170个,信用户占到全县农业人口总户数的八成。”

渭源县创新开展金融扶贫。充分发挥财政担保作用,撬动金融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三年累计发放各类支农贷款20.82亿元,充分利用贷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采取“贫困户+产业”模式,投放个人类贷款6808户3.4亿元,初步测算户均可通过发展产业增加收入2500元;采取“企业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投放带动类贷款2506户1.25亿元,并按每年7.5%的比例连续三年直接向所带动贫困户分红,户均年分红达3750元。

“干黄芪小的1斤8元,大货17元。去年的黄芪节子还有1500斤,今年这5万元贷款不但还了本金,少说也能赚2万元吧。”刘玉祥信心满满。

新农合兜底解民忧

55岁的五竹镇渭河源村村民符正荣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折磨了他近十年,由于家庭困难,想要找医生详细看病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2015年3月以来县乡开展的免费全面体检解决了他的就医问题。

2014年,20岁出头的渭源县五竹镇五竹村村民温凌云因患脑肿瘤在兰大二院做了脑部手术,第二年又做了一次,2年2次手术花费7万多元,经过多项补偿救助,个人自付部分仍让他们一家愁眉不展。渭源县从去年开始实施的卫生***政策让他们不再发愁了。该县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重大疾病患者进行全面救助,符合条件的患者经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偿后的剩余费用,由新农合进行全额兜底补偿。

渭源县创新开展“健康扶贫”。坚持将“健康融入所有公共政策”,创新开展了“14885”健康促进模式改革,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积极推行新农合可用资金总额包干、住院费用打包付费、门诊费用打包付费、费用控制奖惩、分级诊疗、“即时结报”和结余资金再分配七项制度,稳妥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组织全县638名医务人员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全覆盖精准帮扶,一年内共完成体检2.35万人,筛查出慢病患者1.92万人,及时予以健康随访和健康干预。

分管卫生工作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何晓云说,渭源县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常见的50种重大疾病,创新实施了“健康干预+新农合补偿+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新农合全额兜底”的“零费用”救助模式,彻底解决了大病患者因病返贫的问题。全县已兜底报销203人次68.88万元。

“互联网+”的“隐形翅膀”

自幼在祁家庙乡生活的周建祥看上了“旱码头”会川镇,一呆就是10来年。难道此地有宝?不惑之年的周建祥笑称,有宝,是淘宝。

精于在商海中搏杀的周建祥下广州,走河北,每年贩运中药材500多吨,年收入少说也有八九万元。2013年8月却把“肥生意”淡漠了,转战“中药材天地网”。原来他是在借助“互联网+”的“隐形翅膀”,唱一出“电商戏”。他去年仅仅在线上交易渭源特产黄芪、当归100多万元,短短2个月为湖南乐邦药业公司“订单”大黄10多万元。

“县上积极倡导,政策好。再一个,网价高于市场价,风险少,客户多,利润空间大。”周建祥对此津津乐道。

渭源县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我们抢抓‘互联网+’发展战略,县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扶持电商物流产业发展,成立了全市首家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协会,建成覆盖乡村的邮政速递体系,发展网购平台7个、网店360多家,实现线上交易额5000多万元,带动线下农产品销售1.4亿多元。”县委副书记张振亚说。

去年,在渭源县电商利好政策引导下,周建祥因表现不俗,获得了县财政1万元的奖励资金。今年,他准备在淘宝、诚实通等平台线上交易额突破400万元大关,一旦时机成熟,他将建厂“蝶变”。

看着微信圈里的“商友们”借“互联网”这只鸡“生蛋”,“苗木王子”李文平坐不住了,这个带领乡亲们发“苗木财”,走“乡村旅游路”的80后小伙,尝试建立“乡野香农家乐”微信公众平台,将自己的乡村旅游、特色饭菜通过崭新平台“香飘四野”。

华夏文明渭河源、渭源县驻村帮扶工作队微信群、双联富民在渭源、渭源发布等微信公众号此前早已捷足先登。在这些微信群,“群里有领导,也有驻村工作队队长,大家交流工作很方便,特别是面对面精准宣传、场对场精准部署、点对点精准秒杀、层对层精准监督、链对链精准督办的工作方式,不仅能让大家学政策、讲政策,还能交流经验、监督落实,真正实现了对日常工作的全天候、全程化、全工作链扁平化精准管理。”省体育局双联干部、新寨镇廖家寨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张效明说。

“乡野香农家乐”微信公众平台,仅仅是渭源县创新培育壮大“旅游扶贫”,融合互联网思维的一个缩影。该县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县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品牌景区建设为核心,投资1.47亿元实施文化综合场馆和渭河源、首阳山景区主题景观、配套设施、文化展示及环境提升工程,渭河源景区列入全省20大核心景区发展战略规划,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评定。目前,全县新发展农家乐经营户16家,累计达到71家,开发特色旅游商品30多种,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8.7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2.24亿元。

实施产业扶贫双增示范工程,创新开展“健康扶贫”,积极探索“电商扶贫”,培育壮大“旅游扶贫”,渭源县***精准脱贫枝繁叶茂,走进姹紫嫣红的“春天里”!

新闻推荐

渭源开展疫苗等冷链管理药品专项整治行动

渭源讯(通讯员郑菊红)针对近期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类产品案件对社会造成的严重不良影响,根据国家总局、省、市局有关文件精神,近日,渭源县启动疫苗等冷链管理药品专项整治工作。此次行动共出...

渭源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渭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