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上接第一版) 特色产业奔富路

定西日报 2016-01-02 00:39 大字

(上接第一版)

特色产业奔富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看产业。在吹响帮扶集结号后,省委第三巡视组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产业的持续性发展。

红堡子村红堡子社村民张兴林,在安定区西寨租种土地培育树苗,但由于地处偏远,销售渠道不畅。省委第三巡视组组长白明一行在入户过程中得知后,积极衔接渭源县林业局,为其销售速生柳、青杨、油松近7万株12万元,为张兴林一家解决了燃眉之急。

在培育富民产业上,针对红堡子村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省委第三巡视组积极引导群众在发展马铃薯、旱作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草产业,切实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通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引进优良品种等措施,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亩以上,地膜玉米稳定在1500亩以上,农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探索“大户带动,投羊还羔,二次投放,滚动发展”的模式,积极争取资金100万元,为37户贫困户投放基础母羊、种公羊800多只,为项目农户新建了圈舍。目前,全村羊饲养量达到4500只以上,户均达到20只以上。通过培育多元化的富民产业,有效促进了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大幅提高。

远山结穷亲

走进春天的红堡子,一块块麦田茁壮成长,一排排新栽的杨树、柳树正吐新绿,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如同纽带,将分散的农户联结起来,绿树掩映的村庄里,一户户新盖的二层小楼气派畅亮,标准化圈舍里,羊欢牛壮……这个昔日穷得叮当响的小村子,正在双联行动融合***的春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省委第三巡视组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共建活动,不断提升贫困村和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选派李治民担任红堡子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并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协助村“两委”抓好班子建设,进一步带动了农村党员发挥致富带头能力和先锋模范作用。先后争取资金35万元,建成了村级活动阵地、综合性文化广场、村卫生室。

2013年1月29日,年近四旬的贫困户董志军与70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由于老人没人照顾,自己没法出门打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省委第三巡视组组长白明一行为他送来了300元慰问金和一袋大米,叮嘱他照料好老人生活起居,并鼓励他大力发展养羊业,做到务农养羊两不误,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双联”行动开展期间,省委第三巡视组双联干部先后走访慰问贫困户56户,发放慰问品、慰问金3.1万元,密切了双联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红堡子村阳山社村民杨淑梅,家庭生活困难,想发展家庭养殖,但苦于没有资金,2012年经巡视组衔接妇女小额创业贷款5万元发展家庭经济,经过两年发展,家庭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购买了2万元的农用四轮车。8名双联干部与2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脱贫计划,并协调落实双联、妇女小额贷款155万元,切实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12月25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美萍轻车简从,在红堡子村深入调研。她强调指出,乡、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广大群众要倍加珍惜省委第三巡视组双联帮扶成果,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指导工作,根据生产生活实际,精心谋划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宏伟目标和特色产业。

昔日穷山沟,今朝明星村。我们相信,红堡子村一定会实现“小康梦”!

新闻推荐

《人民日报》聚焦健康促进模式改革的“渭源实践”

渭源讯(记者王纲)2015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记者曹树林、柴秋实撰写的重头稿件《甘肃今年90多万人免费体检》,详细报道了甘肃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并对渭源县试点工作的典型经验...

渭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