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灯下漫笔赋华章——王忠先生《灯下集》读后

定西日报 2015-12-07 00:45 大字

王忠先生出生于渭源县北部一个干旱贫瘠的小山村,于1950年告别母校定西中学,参加抗美援朝军事干部学校,后至西北大学深造,毕业后分配首都师范学院(首都师大前身)从事俄语教学工作。退休后退而不休,感人生短暂,盛世日臻,民生渐泰。隧书山寻幽,诗文探海,交友怡趣,养生健骸,文思泉涌,倾注笔端,即有新著不断问世。今冬先生将他的新作《灯下集》手稿寄给我,要我给他的作品写篇序言。盛情难却,只得应诺。

《灯下集》,我不仅白天读,灯下也读,有些篇章竟读了四、五遍,深为先生“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的精神所吸引,为先生的真情、友情而感动。

《灯下集》内容广泛,包括民俗节日诗词之赏析,艺文之趣谈,岁月之回忆,今声杂咏,百花礼赞,有文有诗,读来脍炙人口,使人久久回味。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有成就的伟大诗人,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光彩夺目的篇章,仅写民俗节日的诗词就多不胜举。先生在《欣赏与趣谈》的篇章中,宗古厚今,治学严谨,阐述艺术法则推陈出新,解析历代诗人的诗词见解独到,穿插文学史上的逸谈掌故妙趣横生。多年前我曾欣赏过艾治平先生的《古典诗词艺术探幽》,艾氏对古典诗词的解析可谓登上了“高标跨苍穹的艺术之塔”。今读王先生对古典诗词的赏析,深有同感。融贯经史,评注切当,笔走新意。其解析或历历如绘,生动异常,或丝丝入扣,感人肺腑。

《尘封的记忆》,则打开了作者记忆的闸门,任思绪弛骋,酸甜苦辣俱来,无情地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国之殇、民之痛的“触灵魂”年代。作者率直纯真,洒脱豪爽,乐则大笑,悲则恸哭,年虽耄耋,心尚孩童。每将万不得已之情,倾注笔端,辞藻密丽,兴慨无端,实为性情中人也。又诸如《两块补丁》《高房,我的天堂》《月是故乡明》等文,堪称散文精品。让读者在文境中寻趣,在万象中思索,在情感中品味。

《今声杂咏》和《百花礼赞》,则诗情澎湃,使人悟到的是激励读者奋发向上的人生哲理。以下诗句意境恢宏,含蓄隽永,令人回味不绝,如甘饴入口,食之津香,不忍下咽。“天路歌,大赞歌,美妙歌声震山河。我爱老年歌。独人舞,双人舞,健康生活时时过。欢歌笑语多”,(《贺老年大学汇报演出成功》);“老一拨,少一拨,祖祖辈辈创土活。汗水流成河。日头出,日头落,年年月月忙中过。血茧掌中磨。这山坡,那山坡,长势喜人尽田禾。风吹舞婆娑。”(《老农民》)“石榴本是安国身,花姿花色均惹人。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贵在真。”(《石榴花》)。这样的诗句在《灯下集》中多不胜举,足见诗人功力之老练,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百花礼赞中的有些诗词略有雷同之感,在韵律上还须斟酌。这毕竟瑕不掩瑜,要将这么多的花卉写出其特点,揣其体气,味其声情,绝非易事!

王忠先生不仅为祖国培育了无数桃李,而且在退休之后,孜孜矻矻,广泛涉猎,笔耕不辍,汗浸稿纸,洵非虚语。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先生灵心一点,倡诗学于京都;世运千秋,冀传薪于鲁殿。联敲壶之雅,聚击缽之音,成就斐然,硕果累累,实堪敬佩也。

新闻推荐

刘伟平在定西市漳县渭源宣讲五中全会精神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本报讯(记者晁君杰)12月8日至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深入定西市漳县、渭源县宣讲五中全会精神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刘伟平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

渭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