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 晁君杰

定西日报 2015-12-30 00:40 大字

本报记者晁君杰

定西,西北内陆贫困省份中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

定西,取安定西部之意。可实际情况却是,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所辖7个县区均处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青藏高原过渡区。这些地方山高坡陡、环境恶劣,致使农民生产生活困难重重。“蜗居”在这些地方的群众,行路、吃水、上学、看病、安居、致富,无一不难,脱贫之路格外艰难。

市委书记张令平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帮扶生活条件极度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就是补短板中的短板。”

搬!这一搬,短短几年就累计争取国家专项资金13.7亿元;搬!这一搬,2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摆脱贫困;搬!这一搬,就搬出了新时期贫困地区“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的治本之策。

“你们家在侯家寺有院新房子啦!有,这事咱就成哩!”

雪后初霁,漫坝河畔,银装素裹。

初冬的河畔两岸,一座座白墙青瓦、极具地方特色的院落组成的美丽乡村,就如掩映在清晨薄雾中的一幅水墨画。这个如画一样的搬迁新村,现在是渭源县上湾乡全乡百姓眼中的“福窝”。

62岁的杨培新老人喜欢漫步在河畔的侯家寺新村,他说,这地方十年前还是庄稼地,要不是易地搬迁,根本形成不了现在的小集镇规模。

侯家寺新村的标准名字应该是“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但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更喜欢叫这里“新农村”。安置区配套建设的道路硬化、排水工程、太阳能路灯安装、绿化、广场、村级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已全部完成。

在这个安置点居住的村民全部来自上湾乡周家窑、凡家屲等7个深山区村。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行路难、住房难、买卖难、入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7个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宋尚武就是从远在20公里之外山里的凡家屲搬过来住到了侯家寺,他是今年新房子一交工就搬进来的,平时除了种药材之外还搞一点药材贩运。他说,现在方便多了,骑上摩托车种药材,开上“三马子”收药材,两不耽搁。

为了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换穷貌”,这个点和渭源县其他安置点一样,创新投融资机制,以财政易地搬迁项目为平台,先后整合危旧房改造项目、通畅工程项目、人饮工程项目、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等各类项目资金,有效提升了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时,争取国家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贷款政策,为4个乡镇13个安置点落实贷款1100万元,并由县信用联社提供每户不超过5万元的三年全额贴息贷款,解决了贫困户缺乏搬迁资金的难题。与此同时,为了“换穷貌”,安置点注重民居风貌、生态绿化和周边环境的治理,注重农村生活新风尚的引导和形成,全力将这个点打造成了全县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之一。

宋尚武还告诉记者,如今,再怎么样,你们家至少也得在侯家寺有院新房!这样,人家女娃娃才会嫁到你们家来。

“就是,就是!新锃锃的庄廓,平展展的马路,亮闪闪的路灯,热乎乎的新房,我要是贫困户,我也提前搬下来住一院!”到宋尚武家“浪门子”打听药材行情,家住十公里外山上的庄湾社长崔进堂十分羡慕,可是他目前还享受不了这份“待遇”。

崔进堂要是看到远在100公里之外的临洮县中铺镇上铺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定会嫉妒。

中铺镇,昔日由于要翻越高高的七道梁而热闹非凡的国道必经之地,因为隧道的开通多少让人有点遗忘。如今,镇区所在的上铺村又开始让人关注,准确地说是让全乡人关注。

上铺村今年在原有易地搬迁点的旁边悄然“拔”起了高楼,和城里小区一模一样的高楼,这多少让庄农人有些意外。

这个创新之举,竟然受到了全乡群众的热烈欢迎。(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祁永孝家庭荣获“陇家福十佳幸福家庭”称号

渭源讯(通讯员王晶)近日,由省卫计委、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主办,省计协、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文化影视频道承办的“圆梦幸福”陇家福十佳幸福家庭颁奖活动在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举办。定西市...

渭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渭源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