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1236在行动】春风吹暖渭河源 ——渭源县全力推进扶贫攻坚纪实
【扶贫攻坚1236在行动】春风吹暖渭河源
——渭源县全力推进扶贫攻坚纪实
本报通讯员 曹新杰 漆世文 本报记者 陈 泳
初夏时节,走进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眼前一幅祥和的乡村美景。一排排新修的安置房与周边的山坡和绿树相映生辉,宽敞平坦的水泥硬化路通向大山深处的社组,田地里各类苗木、中药材等特色农作物茁壮成长,清冽冽的洮河水引到了家家户户的灶台上……
近3年来,渭源县全力开展***,元古堆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14年底,元古堆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05元,贫困对象减少到99户456人,贫困面下降到23.8%。
元古堆村的变化是渭源县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渭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坚持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精准聚集扶贫对象、扶贫内容、扶贫目标、扶贫措施和业绩考评,全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推进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高度融合。3年来,实现整体脱贫乡镇1个、村30个,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2554元,减少扶贫对象6.23万人,贫困面下降到25.2%。
坚持五个精准,从“漫灌”到“滴灌”,渭源县把领导干部的精力集中到扶贫攻坚上,把主要财力用在扶贫攻坚的“刀刃”上。
全县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蹲点驻村,按照“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的要求,对109个贫困村和10.23万扶贫对象全部进行建档立卡和图表式管理,实现了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精准规划、精准帮扶。省市县双联单位和干部与贫困村、贫困户实现无缝对接,创新开展“联思路、联产业、联基础、联基本、联小康”的“五联村”和“联感情、联思想、联技能、联生产、联生活、联增收”的“六联户”工作法,紧扣农村全面小康社会6大类23项指标,制订规划到村、计划到户、责任到人,着力破解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瓶颈,争取国家投资14.92亿元,实施各类项目452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51亿元,县上还建立帮扶单位目标任务、规划计划、项目资金、帮扶责任、监测管理“五到村”和帮扶干部结对帮扶、脱贫计划、产业培育、跟踪监测、效益体现“五到户”精准考评机制,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扶贫攻坚业绩评估考核体系。
瞄准扶贫硬骨头,打好贫困歼灭战,不光要为贫困村“输血”,更重要的是要让贫困户自主“造血”。3年来,全县实施整乡连片区扶贫措施,集中精力解决了一大批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问题,铺平了***攻坚路。今年县上又把整村脱贫的14个乡镇42个村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实行挂图作战,力争做到扶贫资源精准化配置、贫困农户精准性扶持。
数据显示:渭源县紧紧围绕贫困村发展要素保障、产业开发、公共服务等发展瓶颈,组织实施了一批基础性、公共性、民生性项目,以水、电、路、房为重点,全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6%,农网改造面达到82%,实施道路项目135条478.3公里,建成集中安置点36个2694户,改造农村危房7500户。投资2.1亿元实施了县医院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村卫生室146个、村文化室58个、村级标准化活动场所116个。与此同时,通过组织培训、典型示范等方式,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近三年来累计开展农民普及培训9.8万人,有力地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解决了贫困村发展要素保障,产业扶贫为贫困户植入了“造血干细胞”。
别看甘肃田地农业科技公司位于渭源县会川镇,公司2.3万平方米的日光温室可是全国最大的专门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智能连栋温室。公司按照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贮藏、统一销售的“五统一”办法,采取“公司带合作社、合作社带会员、会员带农户”的模式,年带动当地20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今年4月,该公司与国际马铃薯中心签订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研发合作协议书,成立了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渭源工作站,迈出了产业扶贫更坚实的一步。
渭源县扶贫办负责人说,围绕马铃薯种薯产业,近年来,县上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700多万元,走出了一条以“推进科技扶贫带动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开发带动农民增收”的“双推双带”扶贫模式,实现了从马铃薯种薯生产大县向马铃薯种薯繁育强县转变。
马铃薯种薯、中医药、畜草等特色产业成为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产值达到6.35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65家,产值达到17.55亿元。发展养殖企业(小区)510家、家庭养殖场1104个、规模养殖户1.22万户,产值达到14.1亿元。
钱从哪里来,是扶贫攻坚最大的瓶颈。渭源县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探索“互助增信”扶贫互助资金运行的新模式,投入财政资金1231万元发展村级扶贫互助社67个,发展金融便民服务网点43个,三年内累计发放支农贷款近19.44亿元,2015年,县上进一步加大金融扶贫精准度,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的信贷资金规模达到近3亿元,有效提升了贫困户和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
“不能让贫困代代相传”,渭源县还积极实施教育扶贫战略,不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2011年到2014年期间,累计投入资金4.13亿元,新建农村校舍20.82万平方米。同时,该县每年花重金引进紧缺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全民素质提高,打破越贫越愚、越愚越贫的怪圈。
在扶贫攻坚行动中,渭源县还不断探索旅游扶贫、社会扶贫、电商扶贫、工业带动农业发展、城镇带动农村发展等多种扶贫模式,实施“美丽乡村旅游扶贫”,投资1.47亿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发展关联产业为补充,发展“农家乐”等新业态,年吸引游客46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亿元。坚持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扶贫攻坚的创新举措,发展网购平台6个、网销企业40家、网店87家,建成覆盖乡村的邮政速递体系,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业蓄势待发。积极开展定点帮扶、对口帮扶、社会帮扶工作,先后落实中国民生银行、天津市和省市县直机关双联单位帮扶物资4255万元,与国际马铃薯中心、浙江中医药大学签订产业合作协议,共建研发机构、种植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探索东部带西部、企业带农村、先进带后进、强村带弱村等多种对口帮扶机制,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酒钢公司等105家单位和企业与贫困村建立帮扶对子,最大限度实现了借力发展。
新闻推荐
渭源大安整乡脱贫“摘穷帽”本报通讯员吴鲁渭源县大安乡山大沟深、产业单一、增收困难。但通过双联行动和***,大安乡摘了穷帽!一年多来,大安乡按照“夯基础—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的发展思...
渭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