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 “民生生态”让幸福看得见
渭源 “民生生态”让幸福看得见
渭源 “民生生态”让幸福看得见
本报通讯员 王 纲
深秋时节,在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红沙滩的一大块依山傍水的草地上,潺潺流水,青青绿草,如洗蓝天,“80后”“鸡司令”黄吉庆饲养的南山放养虫草鸡就生活在这里,只见主人“啁啁啁”一叫,鸡群便应声而至,争先前来饮水。
3年前,在乡政府的鼓励引导下,黄吉庆投入18万元,承包了300亩草场,建成两栋300多平方米的鸡舍,养起了1万多只珍珠鸡及一部分鸭和鹅。现在,小黄年出售鸡1万多只,年纯收入达到10万元。
近年来,渭源县借助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契机和封山禁牧措施的实施,依托丰富的林业草场资源,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现代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山野菜及林副产品加工产业,让广大农户共享“生态红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超过2000万元,参与林下经济发展农户达到1283户。
同时,渭源县以“协会+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将分散的育苗户联合起来,规避市场风险,为富民产业“保驾护航”。近几年,协会所在的峡口村通过发展林木种苗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带动了周边村发展苗木种植面积2400多亩,年出圃苗木4000多万株以上。去年,峡口村群众从苗木生产贩运中获得纯收入达230多万元、人均3600余元。协会还借助天井峡景区资源,投资120多万元建成“乡野香”生态旅游山庄,为30多名当地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
林下经济和苗木培育,不仅使农民致富增收,也使渭源的生态建设“芝麻开花节节高”。经过对重点景区道路实施绿化、美化,全县已基本实现国道、省道、县乡道、通村道路绿化全覆盖。
截至去年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7.7%,比“十一五”末增长了0.4个百分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已成为全县最突出的优势和最主要的资源。
生态效益带动了民生效益,群众通过绿化奔小康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在曾经十年九旱的“干北山”北寨镇前进村,笔者见到了在家乡坚持植树30多年的老人王家驹,他指着附近山上郁郁葱葱的一大片林子说:“穷山恶水是富不了人的,如果再能活30年,我还选择种树造林。”
新闻推荐
扶贫政府与市场都是“主角”本报记者白德斌5月13日至14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在定西市和临夏回族自治州专题调研扶贫攻坚时明确指出,要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抓”,以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强力推进...
渭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