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 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金名片”
游客带孩子出来采摘草莓,体验生活。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娟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娟
草莓、金银花、山楂……一个个叫得响的特色产业,不仅帮助通渭人一步步战胜贫困、实现小康,更成为当地百姓走向乡村振兴的致富“金名片”。
“莓”好时光因“味”有你
这几天,通渭县平襄镇旧店子村马小明家的草莓熟了。走进他家塑料大棚,一颗颗“奶油”草莓鲜红饱满,散发着浓浓的香甜,吃起来更是肉软汁多味甜。
在通渭人的记忆中,吃到最早的草莓是生长在山沟阴凉潮湿地的野草莓,一般在农历四、五月时才可以吃到。如今,四季皆有,去塑料大棚采摘草莓已成为通渭人陪孩子过周末的一种习惯。
游客李文娟说:“今天天气很好,带着孩子出来采摘草莓,体验一下生活。”
不过,对于今天的通渭人来说,吃到奶油味的草莓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了。最近,由通渭县怡泉新禾食用菌循环农业产业园栽培的双孢菇也迎来了采菇季,而在去年,黑皮鸡枞菌就已入驻通渭县马营镇大岘村食用菌循环农业产业园,其菌属于高端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产量多,效益好。
据通渭县马营镇大岘村食用菌产业园负责人马小军介绍,“黑皮鸡枞的市场价终年没有低于20块钱,现在已经涨到30块,一个大棚,一年毛收益10万元,净收益4万元。”
小小花一朵致富大产业
不仅如此,在通渭,还有更多新鲜物。有着“国宝一枝花”美誉的金银花,就是其中一种。
2013年,金银花首次亮相通渭,当时试验种植220亩,很多人还不曾目睹她那娇美的容颜。从2017年开始,金银花种植进入“快车道”,2020年,金银花已达到10万亩,成为西北最大的金银花种苗研发培育、标准化种植、生产销售基地。
每年六月,三五亲朋相约去李家店观花成为一种新的游玩方式,乡间邻里三五成群去摘金银花赚钱也成了新去处。而从2018年开始,一年一届的通渭金银花节,更如一场盛会,使通渭县金银花真正家喻户晓。
如今,八年多时间过去了,在通渭大地,金银花规模初具、名声初显,产品质优、产业成链,已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金产业”、经济发展的“金名片”。
山楂树之“链”希望之路
赏过万亩金银花,接下来邀您共赴“山楂树之约”。
说起山楂,大家最先想起的或许是红彤彤的冰糖葫芦。酸酸甜甜,不知是山楂的甜还是冰糖的甜,总之在懵懵懂懂,酸酸爽爽中吃完它,也没咂摸出什么味道来。但是现在的通渭人比较“洋气”,不仅吃到了地地道道的山楂果,也知道了山楂花是什么颜色,山楂树是什么形状了。
去过常家河镇看过山楂园的人就会知道,一到秋季,常家河镇万亩山楂示范园内,一排排栽种整齐的山楂树上,挂满一颗颗圆溜溜的山楂果,甚为壮观。
山楂落地通渭已是3年前的事儿了。这一年,返乡能人常海增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后,从山东移栽来5万株山楂树,开启了他的山楂之旅,也为广大游客来一场“山楂之恋”创造了机会。
从2019年的千亩山楂园发展到现在的万亩山楂园,山楂园已成为当地人在家门口务工赚钱的好去处,常家河镇也摇身一变成了“山楂小镇”。
在山楂小镇,与万亩山楂园做邻居的是德源祥产业园。这里面,可谓有另一番新天地——口感细嫩的黑木耳、晶莹剔透的玉木耳、鲜红欲滴的樱桃……这些,都是通渭的“新客人”。她们的到来,如雪中送炭,又如锦上添花,装扮着通渭的大地,也照亮了通渭人走向小康的“路”。
“我以前在家里就带带孩子,做做饭,干干家务,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自从有了合作社之后,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工作稳定,收入也很好,一个月有2000多块钱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跟孩子,家里农忙的时候还能帮家里干农活。”通渭县常家河镇胜义村村民窦锦鸿满意地说。
新闻推荐
通渭讯(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蔺泽华)2021年第四季度,在市政府履责管理督查考核中,通渭县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
通渭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