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通渭:山楂小镇喜事多
山楂小镇(资料图)。 李和 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薛巍敏
距通渭县城52公里的常家河镇,坐落着一处“山楂小镇”,这里以山楂树为底色,相伴着通渭县深厚的人文底蕴,书写出别样的美丽乡村画卷。
山楂遍野生态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驱车行走在通渭县蜿蜒的山路中,不到一小时,就能触摸到“山楂小镇”的点滴。乍暖还寒时节,这里的冰雪还未完全融化,可依旧能隐约感受到小镇不一样的气息。
“2019年通过招商引资项目,甘肃锦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投资966万元在南河村、胜义村先后成立了福兴德农牧林专业合作社,并以合作社为建设投资主体,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创建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的‘山楂小镇’。”该项目负责人刘振国向记者介绍,整个项目规划投资1.56亿元,将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来到小镇的制高点,刘振国向记者指了指眼下最广阔的一片土地,上面种植着密密麻麻的山楂树。
“山楂虽好,但也不是哪里都可种的。”刘振国告诉记者,常家河镇无论是海拔还是气温都十分适宜山楂树的成长,可谓是“大自然的馈赠”。
小山楂,大产业。目前,这里的山楂种植面积扩大到了9000多亩,山楂产业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让先前对这一新型经济作物保持观望的村民们有了新的认识,小山楂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新兴产业。
作为小镇的管理和运营方,福兴德农牧林专业合作社深知独特的自然条件是这里得以发展的基础,在小镇建设中始终坚持“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思路,确定了以田园综合体为核心,以周边村落为辐射的生态景观带建设目标。云杉2600棵、柏树5900棵、刺槐38000棵、雪松376棵……除了山楂树,这里还交织着满眼绿色,形成了田园综合体与面山绿化相呼应,面山绿化与退耕还林相衔接的区域化生态效应。
产业兴旺富路宽
好风光带来好收益。
“小镇建设伊始,就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能带动更多乡亲们富起来。”作为投资人,出生于常家河镇的企业家常海增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依托甘肃锦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打造富有乡愁的田园景区。
也正因此,在“山楂小镇”建设之初,常海增首先成立了福兴德合作社,让这里的村民可以共享发展成果。
“我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已经在福兴德合作社打工两年了,去年挣了两万多元,在这里干活比较轻松,没活的时候还可以在家里种庄稼和管理果树,一年可以收入一两万元。”对于常家河镇通河村村民杨永丰而言,如今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红火,在家门口也可以打零工。
运行过程中,福兴德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创新带动,先后投资1397万元,流转土地1120亩建成了返乡创业基地,极大提高了对当地群众参与的吸引力。
(转2版)
新闻推荐
通渭讯2月11日,通渭公路段党支部组织党员团员在省道207线开展“除冰雪、保畅通”主题党(团)日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我...
通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通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