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之间展现大千世界 走近桃核雕刻“守艺人”张继祥
核雕是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橄榄核、杏核、桃核等果核雕刻成工艺品,匠心入木的核雕艺术,其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定西市通渭县新景乡油府村的张继祥,常年痴迷于桃核雕刻,在核雕艺术中不断透视生活,感悟人生。
1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
张继祥从小就喜欢拿着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上学后明朝文学家魏学洢的说明文《核舟记》让他觉得很是神奇,而记忆中父亲为乡亲们刻印章和用泥巴做脊兽对他以后痴迷核雕有着深刻的影响。再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核雕后,便苦心钻研。
一枚直径不过3厘米的果核,经他构思、精雕细刻后,再怎么僵硬、丑陋的果核都能摇身一变,成为栩栩如生的雕像和文玩物件。除了毛桃核,张继祥雕刻最常用的是橄榄核。三分刻,七分工,怎么选核,怎么雕刻,用什么工具雕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张继祥痴迷于核雕,看似每天都是重复着同样的工序,但每天对他来说都是新的,每道工序对他来说也是新的。
能够在一颗小小的桃核、橄榄核上雕刻出精湛的一幅画面这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几年甚至时间更长,这期间的寂寞有谁能懂?只有经历过同样事情的人才能了解这苦楚。
2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比如要雕刻十八罗汉,就要选相对饱满对称的核;然后画出轮廓找出五官的位置,画中线;再下来就是漫长的雕刻过程了,一枚核从材料到成品要经历十余道工序,工艺繁琐,做工考究,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最终在耐心和细致下让小小的果核化腐朽为神奇。
张继祥的核雕作品题材广泛,《十八罗汉》《十二生肖》《八大弥勒》,还有花鸟虫鱼等等。倘若细看,便能发现每一件核雕作品都不尽相同,每件作品的神态细节都惟妙惟肖。他的核雕不是工业化生产,每一件作品都是用手一刀一刀刻出来的。
3最大心愿是能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五十来岁的张继祥,由于长期伏案创作,视力急速下降,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两眼发昏。年轻力壮时还能坚持,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越来越吃不消,一双手更是布满了老茧和长短不一的伤口。
作为县级非遗文化传人的张继祥现在最大心愿是能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门手艺。
“他每天爬在桌子上,除了手在动,身体的其他部位都不怎么活动,眼睛都花了,颈椎腰椎手指手腕各处都酸痛发麻,家里的活基本我全包了,给他多留点休息的时间,我从心底里是很支持他。”张继祥的妻子张美玲说。兰州晚报全媒体记者牛小亚文/图
新闻推荐
百年前,面对着“连年荒旱,禾嫁全无收获;饿殍载道,哀鸿遍野”的陇中,一代名臣左宗棠不由发出感叹:“陇中苦瘠天下。”...
通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通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