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地膜“浴火重生” 循环利用绿色发展

定西日报 2018-07-27 08:57 大字

近年来,通渭县紧盯创建全国现代旱作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目标,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走出了一条“修梯田——调结构——搞养殖——建沼气——肥还田——再种植”的旱作循环农业发展路子。

但是,随着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大量废旧农膜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也开始日益凸显。针对这一问题,通渭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建立了“政府倡导、企业带动、网点回收、群众参与、市场带动”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有效促进了废旧农膜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2012年以来,全县累计回收利用废旧农膜2.47万吨,回收利用率达76.4%。其中,2017年已回收废旧农膜3837.44吨,占下达任务的99%,占总任务的71.9%。

本报记者王谦虚

收膜人:

昔日成“灾”今朝为“宝”

年近七旬的石军凡老人家住第三铺乡石家庄村底坪社,村里人都称他“拾膜人”。

每年农闲时节,石军凡都会拉上自己的架子车去捡拾堆在田间地头的废旧地膜。“几年前,我们这里的地膜都成了‘灾\’成了‘魔\’,树上、电线上、地埂上到处都是白色的塑料地膜,难看得很。”石军凡站在山坡上指着丰产在望的庄稼地说,“现在好了,有人在县里建起了旧膜处理厂,就连村上也就近建起了回收站,田野里几乎看不到废旧地膜,环境也变好了。”

每年,石军凡将捡来的废旧地膜交到第三铺村上的临时回收点,村上按照“以旧换新”的办法,给他兑换新地膜。石军凡说:“今年,我捡了7三轮车废旧地膜,换了7卷新地膜。”

负责回收废旧地膜的村干部杨守勤说:“由于地膜有湿有干,没有办法称重,只能按方算,1三轮车废旧地膜大概就是1方左右,1方旧地膜收购价是70元;以旧换新的话,1方旧地膜换1卷新地膜。”

由于回收的地膜太多,车辆也多,杨守勤只能爬上三轮车的废旧膜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拿卡尺大概估算一下有多少方,然后卸货。回收来的废旧地膜在这里经过初步整理后,被运往甘肃宏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在田间捡拾地膜不但能使田地变得干净,而且还能有一定的收入,这是两全其美的事。”第三铺乡侯坡村村民焦越民说,废旧地膜“变废为宝”,大家回收地膜的积极性都很高。

听说收废旧地膜可以卖钱,马营镇华川村徐铺社的徐天太便带着妻子农闲时节到处捡拾废旧地膜。盛夏时节,天还没亮,徐天太将满载废旧地膜的三轮车开到了通渭县隆通塑业有限公司大院内。通渭县隆通塑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映平按照1方70元的价格收购了废旧地膜。徐天太一边卸货一边说:“这一年来,我已经给这里交了大概100方的废旧地膜,赚了7000元呢。”徐天太真正从废旧地膜上尝到了甜头。

2017年4月,杨映平投入70万元,购置了废旧地膜清洗、粉碎、造粒等各类设备7台,在马营镇注册成立了通渭县隆通塑业有限公司,专门回收加工废旧地膜。

杨映平主要负责回收马营镇、华岭乡、安定区牛营等周围片区的废旧地膜。截至目前,该公司共回收废旧地膜2000方。杨映平说:“回收来的废旧地膜经过清洗、粉碎,加工成塑料颗粒后,主要销往兰州金土地塑料制品总公司,一吨塑料颗粒能卖6800元,收入也不错。”

近年来,通渭县把废旧农膜回收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相结合,建立领导包抓责任制,加大考核监督,大力宣传推广,着力解决了农村“脏乱差”问题,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形成了“县有回收企业、乡镇有回收站、村有回收点”的回收网格,做到了废旧地膜回收全覆盖。

为了有效提高废旧农膜捡拾效率,通渭县还把残膜捡拾机作为农机推广的重点机械。目前,已推广残膜捡拾机34台。

“轮回”车间:

“前世”地膜,“今生”PE

“废旧地膜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不回收利用将造成资源浪费。”甘肃宏鑫集团董事长李宏义告诉记者。甘肃宏鑫集团是甘肃省唯一一家集塑模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发与推广、农膜加工与销售、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化企业。

该公司包片回收第三铺乡、什川镇、榜罗镇、襄南镇、陇阳镇等6个乡镇的废旧地膜,每个乡镇都建有回收点,每年该公司回收废旧地膜达1000多吨。

来到甘肃宏鑫集团废旧地膜回收点,一个宽大的院子里堆满了回收的废旧地膜。在废旧地膜回收处理车间,师福兰和几名员工正在一台造粒机旁紧张忙碌地工作。记者看到,废旧地膜被粉碎、清洗后,通过热融、挤出变成了再生塑料颗粒。废旧地膜在这里实现了“轮回”处理,变成了可再生的“宝贝颗粒”。记者抓起一把李宏义称谓的“宝贝颗粒”,这些塑料颗粒呈黑色,大小如米粒,摸起来坚硬柔韧。“这些塑料颗粒经过深加工后变成PE管材、化粪池、勘查井、中空缠绕管等各类管线,可值钱呢。”从废旧地膜上收获实实在在“事业感”的李宏义笑着说。

走进宏鑫集团生产车间,PE管线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地在生产,地上堆满了PE给水管、穿线管、中空缠绕排水管、地暖管、化粪池管、勘查井管等。

“目前,我们建有9条PE管线生产线,500吨废旧地膜能生产1吨塑料颗粒,一年能加工生产200吨塑料颗粒,可生产各类管线400吨。”李宏义说,这些管线被销往省内外,用途广泛,实用耐用。

为了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通渭县确定甘肃宏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昱晖新材料有限公司、通渭旺学塑料有限公司、通渭县金鑫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和定西沁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为回收加工企业,并签订了包片回收任务(协议)书,公布最低收购保护价格,即每方废旧农膜缴到乡镇网点的按70元核算,直接缴到回收企业的按100元核算收购,并在覆膜面积较大的乡镇开展“交旧领新”和“以旧换新”工作。

“全县地膜使用量达4750吨,分解下达回收任务4037.55吨。截至目前,全县已回收废旧农膜3837.44吨,回收率约为81%。”通渭县能源办办公室副主任党国瑞告诉记者,全县废旧农膜年回收利用能力达到5000吨,确保了废旧农膜完全得到回收利用。

新闻推荐

戴超在安定通渭调研引洮一期水资源综合利用情况时强调提高引洮水资源利用率 助力全市脱贫攻坚

本报讯(记者刘书泽王国军)7月1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戴超在安定区、通渭县调研引洮一期水资源综合利用情况时强调,要...

通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