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文艺活动补齐脱贫“精神短板”

甘肃经济日报 2018-07-18 01:55 大字

本报记者丁陆军通讯员赵世军周彦恭

“脱贫攻坚政策好,为民富民谋发展;基础设施换新颜,特色产业遍城乡;干群鼓起精气神,梦想浇开幸福花……”日前,通渭县文化广场灯火辉煌,人山人海,欢声笑语,掌声雷动。

这只是通渭县推进文化扶贫精神扶贫工程中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文艺演出活动每周星期五、星期六都在县文化广场举行:当地群众自编自演的小曲戏、影子腔、歌伴舞、小品及传统秦腔戏等节目轮番上演、精彩纷呈,散发着泥土芳香的草根艺术赢得来自县城及周边十里八乡观众的阵阵掌声。

县委宣传部部长王丁胜对记者说,通渭县立足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播种“立志”脱贫希望,坚持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激励和调动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补齐了精准脱贫的“精神短板”。

今年以来,通渭县紧紧围绕全县文化、宣传工作中心,牢牢把握文艺工作正确方向,设立“秦嘉徐淑文艺奖”,对全县在一定时期内公开发表、展出、演出的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民间文艺、戏剧曲艺、摄影7个艺术门类的文艺作品和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奖表彰,先后两届表彰奖励文艺门类作品88件,评选出特别荣誉奖作品7件、一等奖作品13件、二等奖作品27件、三等奖作品41件,表彰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34人次。

“‘秦嘉徐淑文艺奖\’的设立,激励和调动了全县文艺工作者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积极性,为开展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作品创作和演出活动,增强文艺发展活力,提高文艺活动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渭县文联主席孟效鹏说。

该县充分发挥文联联系党和政府与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凝聚全县书法家、美术家、作家、曲艺家、民间文艺家、音乐舞蹈家等12个协会和42个民间文艺组织,发动引导6000多名会员积极投身到精神扶贫文化扶贫行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创作、培训和演出活动,极大地提振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激励了战胜贫困的斗志和勇气,提高了精神境界。

“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用我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既为我们送来了丰盛的文化盛宴,又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脱贫攻坚政策,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在家门口观看文化下乡演出的鸡川镇许堡村村民丁文辉颇有感慨地说,我不仅得到了书画家义写的精美书画作品,还观看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当地党委政府依托“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的品牌优势,大力实施“1431”书画文化扶贫工程,围绕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这一目标,搭建书画艺人培训、企业画廊就业、采风基地带动和乡村旅游增收“四个平台”,推进书画品牌变产业、书画收藏变收入、书画爱好变技能“三个转变”,建立文化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画廊结对帮扶贫困户帮扶清单,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

“我参加了书画院组织开展的书画技能培训后,学到了一技之长,便开起了画廊,自己创作的画每幅也能卖上三四百元,现在不仅还清了家里的债务,还买了一辆小轿车。”陇川乡曹贾村村民曹宝书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悉,近两年,该县先后举办13期脱贫攻坚文学创作主题笔会、诗歌朗诵会、文学沙龙,举办8期书画文化助力脱贫攻坚书画创作笔会及采风写生活动,分级分行业举办各类书画展览活动156场(次),组织开展书画下乡义写活动167场(次),开展书画创作、麦秆画制作、书画装裱培训班32期,举办脱贫攻坚惠民文化演出126场(次)。

新闻推荐

通渭“三变”改革“变”出强村富民新天地

通讯员赵世军岳峰“以前种庄稼就是靠天吃饭,年景不好就颗粒无收。如今,将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每年既有保...

通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