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椒“红火”常家河

定西日报 2018-07-06 08:13 大字

编者按

传统粮食作物种植向经济林果转变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通渭县以建设“林果乡村,生态家园”为工作目标,坚持把发展经济林果产业作为生态绿化和促农增收的重要举措,扩大花椒等适宜当地的特色林果种植规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绿水青山生态建设中注重“金山银山”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通渭县将花椒产业作为保障群众稳定脱贫的主导产业强力推进,林果收入正在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本报记者吕瑞芳

“打竹板、啪啪响,咱们常河种花椒。花椒树,产业树,一年苗、两年条、三年四年把钱摇……”这支在通渭县常家河镇传唱的快板也如该地遍地种植的花椒一样——“火”。

常家河镇毗邻“花椒大县”甘谷,地理气候适宜花椒生长,当地百姓也有种植花椒的传统。但因少有外地客商收购、进入采摘期需要三年、采摘期短、人手不好雇等缘故,一直是小打小闹、零星种植。这几年,通渭县把花椒种植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林果产业来抓,打出政策组合拳,推动实现规模化。2010年,全县花椒可采摘面积还不到万亩,现如今,种植面积已达12.83万亩。预计2020年底,全县花椒5万亩进入采摘期,总产值达到4亿元。

产业对了路,乡干部们带头干。在常家河被称为“花椒镇长”的张晓军“逼”自己学习,也“逼”村民改变。

“干部说破嘴、跑断腿,老百姓不一定听进去,要让他们‘上心\’,就得‘受刺激\’,看看‘邻居\’种了花椒日子多‘红火\’。”张晓军说做就做。去年7月,常家河镇党委、政府组织全镇22个村近千名群众,分批次前往甘谷县六峰镇的“花椒村”铁坡山村实地“感受”。

“去的时候大家在车里‘谝闲传\’,来的时候车里也是讨论热烈,但是,只说花椒。”张晓军说,这次集体“考察”让大家“长见识、换脑子、学技术”,激发了群众发展花椒产业的内生动力。

想法一变马力足。原本花椒种植面积不多的直湾村,两年时间不到,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花椒。“我们本想继续种玉米,可除了花椒的好卖价,还有政府一系列的补助,比了比、算了算,种花椒真划算。”直湾村贫困户王岷山说。

按照县上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扶持奖励办法,常河镇为全镇2485户贫困户无偿发放所需苗木及套种籽料,推广花椒种植6998亩。

不仅如此,常家河镇还引进大连“帝威普”集团在合并村建立通渭县帝农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500多亩建立花椒种植基地,引导群众通过土地、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花椒作调料用,一个人一年最多消费两斤。开发花椒其他价值,比如泡脚花椒等,拓展市场的同时增强发展后劲。”“帝威普”集团老总李岩说到做到。该集团在合并村建立“陇帝椒”花椒研发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即将建成花椒系列产品研发厂房及花椒初级加工厂,并配套相应田园综合体项目,为花椒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一个农业项目带富一方人,园区产区化、农旅一体化雏形初现。李岩说:“把农民培养成技术工人,延伸农业园区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企业和农民的抗风险能力。”

在各种力量推进下,常家河的花椒越来越“红火”。目前,全镇累计推广花椒种植面积3.5万余亩,实现贫困户人均1亩以上,非贫困户户均3亩的“两个全覆盖”。

“经济林果种植必须讲科学、讲技术,趁农闲赶紧对种植户进行培训,把栽植成活技术讲明白,发展计划列清楚,扶上马再送一程。”张晓军说,一有时间,镇党委、政府带头,邀请县林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其他乡镇技术人员、“土专家”、优秀村支书代表全都上讲习所演讲,从花椒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到群众通过土地劳动力入股增收、合作社规范运作、农户自筹发展庭院经济等,讲的都是乡村振兴最紧要的事。

“群众动了心,企业给上力,政府服好务,咱的小花椒就一定能弄出大名堂。”张晓军说,镇上按照多层次、全方位、扇面形的技术培训策略开展培训,计划打造一支花椒种植的精干队伍和行家里手,不断提高田间精细化管理水平。

“听说县上发展花椒产业,儿子还专门从外面给我捎了花椒苗子。”60岁的老农民王俊山掩不住笑容,儿子计划明年回来“老老实实”务庄稼,不再去外地“讨生活”了,这种花椒,有前途。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强化监督检查,严明纪律

(上接第一版)强化监督检查,严明纪律不放松,以监督检查常态化促进了作风建设常态化。据统计,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定...

通渭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