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 2016年度三农人物——“刚强兄弟”一念执著 一生坚守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类对绿色的向往。这是一对有着相似模样的孪生兄弟,其实他们连心思都一样。过去48年里,在不适合人类居住之地,他们种下400亩绿树,填满沟壑、山丘与荒野。乌发被霜染,初心从不变。如果有一天你来到定西,在漫天黄土中忽然遇到满眼绿意,也许会碰到老哥俩,一曰志强,一曰志刚。”
这是“CCTV2016年度三农人物”组委会对“刚强兄弟”的高度肯定。这样精练简洁、饱含情感的颁奖词,浸透着说不尽的辛酸艰苦,诉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意志,折射出普通人生的不平凡经历,激励感动着无数人的心。
2017年1月11日,中国农业银行杯“CCTV2016年度三农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演播大厅隆重举行。在颁奖典礼上,创造绿色奇迹的通渭县榜罗镇张川村农民“刚强兄弟”——许志刚、许志强摘得“三农人物”殊荣,登上了荣耀的领奖台。
本报记者王谦虚王国军
半个世纪敢叫荒山披绿装
初春的黄土高原,满眼萧索,群山环绕的村庄静谧地躺在复苏暖阳中,沟峁山梁展现出其独特的粗犷与敦厚。一路颠簸,来到通渭县榜罗镇张川村许堡社,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别致景象。站在山顶,郁郁葱葱的山林尽收眼底,这一片绿就是获得“CCTV2016年度三农人物”殊荣的“刚强兄弟”的家。
许志刚、许志强兄弟生活的张川村许堡社,干旱少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改变生存环境,他们坚持义务植树49年。这些年来,他们日日夜夜辛勤劳作在这里,守护在这里,以苦为乐,筑土填壑;他们节衣缩食,购买树苗,绿化家园,将心中的绿色心愿一步一步地变成了现实。他们是真正的“改造山河新愚公,建设家园大功臣”,为定西市建设美丽乡村、构建绿色家园树立了榜样。如今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小村庄,在他们的耕耘下,已变成了“陇上江南”。
走进许志强老人的家,两排苍松挺拔伫立,苍翠秀雅;白雪在砌好的砖石甬道上积起薄薄一层。翠竹、松果随意地躺在黄土地上。小马驹悠然地穿梭在庭院,小猫欢快地跑来跑去。
砖石甬道旁的地上还散落着鸟儿的粪便。许志强说:“你看,这是鸟儿的粪,春暖花开的时候,鸟儿特别多,各种各样的鸟有几千只,站在树上叽叽喳喳叫,粪便也多。”
初春的风有些料峭,庭院内的腊梅抽出粉红色的嫩芽,包裹着金黄色花蕊,悄悄地绽放。月亮门、凉亭、金银花、连翘、牡丹、翠竹、松柏相映成趣,宛如世外桃源。雕梁画栋的大厅房与玲珑别致的凉亭“相看两不厌”。举目四望,对面山屲处,绿色的海洋青翠欲滴。
树在“刚强兄弟”看来就是自己的命根子,他俩所在的许堡社,49年前是干山苦岭。一下大雨,山水卷着泥汤汤漫进院子,烂泥常常埋没了膝盖,土崖一次次塌陷,窟圈越冲越大。
当初,为了在家周围种树,许志强把自己家里的几十亩好地全部换给了别人,家里人都不同意。那时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丢了土地,就要饿肚子。可是许志强认定的事就是板上钉钉,就要放手干,家里人拦都拦不住。“你看,现在我家周围和对面山上种了树的地方,以前大多是别人的土地,都是我用自己的好地换来的。”许志强说:“当初换地,有的人不愿意互换,我就用自己的三分地换人家的一分地。”
说起这么多年种树的艰辛,许志强说:“那些年吃过的苦你们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太苦的话就不说了。我带你们参观参观我种的树。”
“这是五针松,这是云杉、油松、龙柏、雪松……”领着我们参观“林海”的许志刚、许志强兴致勃勃,两位老人扛起了铁锹,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时而铲一锨土洒在堆满积雪的山道,时而用手抚摸着路旁长得正盛的树苗。好多高大挺拔的松柏树都已经有着三十多年的树龄了,松果挂满树枝。芒果、棕榈、海棠等这里难得一见的南方树种也长势良好。
“做人要做真君子,种树要种古松柏。”兄弟俩除了种植松柏等树外,哥哥许志刚还热爱花草,种植牡丹、樱花、丁香、苦梅等花木。谈起种植花卉苗木,许志刚兴趣盎然:“我最不喜欢的是钱,钱惹不来人,花能惹来人。”
49年里,他俩“赤手空拳”打造了黄土高原上的青山绿海,硬是将原本黄土裸露、山体破碎的荒山变得满山翠绿、鸟语花香,10万余株各类花草树木生长于400多亩的黄土荒坡上,不仅有效治理了当地的水土流失,更是“破茧成蝶”成为当地一道不可多得的绿色景观。
“植树兄弟”登上荣耀殿堂
2017年1月2日,许志刚、许志强兄弟俩突然接到一个从北京打来的电话,说是邀请他们去北京,让他们做好准备,具体行程随时通知。接到这个神秘的电话后,兄弟俩心里直犯嘀咕,也没有问对方去北京干什么,心里既紧张又期待。过了两天,电话又打来了,尽管电话里是标准的普通话,通知他们什么时候启程、如何乘飞机等事宜,但是兄弟俩仍是听得一头雾水。
“年轻人说走北京就走了,我俩都是七十岁的老汉了,没人带路不知道怎么去北京。”许志强说,接到电话后自己很迷惑,让两个老人单独去北京,去北京干什么,心里有点紧张。
就在老人不知所措的时候,1月8日,通渭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南志明的电话让他们悬着的心有了着落。“原来去北京不光是我俩,还有县上的人呢。”南志明告诉他们,第二天就要动身去北京了。
1月9日一大早,许志刚、许志强兄弟俩整理好行装,从家里启程前往北京。当日下午在兰州中川机场乘坐飞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到达北京首都机场,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周转,晚上八点多终于到达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到了北京,兄弟俩才得知,他们双双入选“CCTV2016年度三农人物”,并将在北京参加颁奖典礼。到北京来领奖,这是兄弟俩谁都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据通渭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南志明介绍,去年中央主流媒体先后10多次深入通渭县榜罗镇,采访报道了兄弟俩的先进事迹。
据了解,“CCTV2016年度三农人物”组委会以“引领奉献责任创新”为标准,历时半年,走遍中国,通过多渠道报名推介,从几百名三农相关领域人物中选出了19名(组)候选人,经事迹短片展播、专家评审会投票和广大网友点赞等,最终颁出13座“小金人”,“刚强兄弟”就是获得此项殊荣的“三农人物”之一。
2017年1月11日,中国农业银行杯“CCTV2016年度三农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演播大厅隆重举行。在颁奖典礼上,创造绿色奇迹的农民“刚强兄弟”——许志刚、许志强登上了荣耀的领奖台。
当授奖交响曲响起,高亢激情。此时的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演播大厅,华灯齐放,奖牌奖状闪亮。主持人宣读着“刚强兄弟”的颁奖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类对绿色的向往。这是一对有着相似模样的孪生兄弟,其实他们连心思都一样。过去48年里,在不适合人类居住之地,他们种下400亩绿树……”舞台上的大屏幕同时播放着兄弟俩平凡而又伟大的生活点滴,场下掌声雷动。“刚强兄弟”在众人钦佩的目光注视中缓缓走上舞台,步履坚定,面带微笑,着装相同——头戴深蓝色的帽子,身穿深蓝中山装,脚踩同样的黑布鞋。从淮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安继文手中接过奖杯和荣誉证书时,全场潮水般的掌声响起,这是一份对他们49年艰辛付出的沉甸甸的尊重和认可,这一刻更加坚定了兄弟俩种树的决心和信心。
当主持人问到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一件事时,“刚强兄弟”淡定从容地回答:“我只想着我们甘肃山大沟深干旱,我就下定决心,不怕苦不怕累,把荒芜的山村绿化好,绿化后风景好了,气候好了,环境也好了!”
就是这样简短质朴没有任何修饰的几句话,表达出了两个老人一生风雨无阻的执著与坚守。
然后,在《自然交响曲》优美婉转的曲调中,“刚强兄弟”在舞台上手拿画笔,用真情描绘着心中那美丽的绿色家园,那是梦里的故乡。
领到奖的许志强内心无比激动:“今天得到了这么大的荣誉,得到了别人的尊重,我很高兴,很知足。”
从北京领奖回来后的第二天是1月13日(农历腊月十六),这天正好是“刚强兄弟”的70岁生日。这是一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生日,两位老人的儿女特地从外地赶来祝贺,两位老人也捧出荣誉证书和“小金人”奖杯,分享他们70岁大寿的特殊礼物。
许志强的儿子许亚龙为父亲祝寿:“今天是父亲和大伯70岁大寿,刚好也得了CCTV2016年底三农人物奖,这是对你们最好的肯定和认可,你们这么多年的辛苦没有白白付出。”
不忘初心依然“诗意地栖居”
“乐居山野村中舍,闲来作画与根雕。
四十九年如一日,种树种诗种远方。”
光阴流转,山林越来越绿,兄弟俩由一对壮小伙变成了花甲老人,两位“当代愚公”用49年的坚守,一棵树、一棵树地种出了一片“陇上江南”,造福了乡亲,泽福了后人。
去首都北京领奖,还多次上了电视,许志刚、许志强兄弟俩名副其实成了村里的名人,也成了全市乃至全国的名人。但是兄弟俩并没有因为到北京领了奖而沾沾自喜,获得荣誉并不是兄弟俩49年坚持如一日种树的终极目标,领奖并没有打乱他们每天植树根雕画画的诗意生活。
“其实我们就是栽了几棵树,并没有做多少事、干多大功劳。”能得到这样的殊荣,是何等的荣耀,“刚强兄弟”却不这么认为,“即使不去北京领奖,我们依然会种树,直到有一天我们老得干不动了。”
从北京回来后,许志刚、许志强兄弟俩就没闲过一日。许志强的儿子许亚龙在新疆做生意,过年回家看望父母,到家后他也没有清闲过一天,父亲和大伯不管过节不过节,每天都要到他们的树林里转转,拿着铁锹到沟里堵水,他得帮忙。
去年干旱,兄弟俩浇树的水全是他们从山脚底下的沟里拦截的小溪水,水量不大。兄弟俩用装满了土的尼龙袋子在河沟里一层层垒起来,拦截成小水池子,每隔几十米就拦截一处,这样围起来的小水坝里的水就足够浇灌他那些干渴的树木。许志强有时用水桶一担担挑到半山坡上浇树,有时用水泵抽,但是水量不多,抽不了多少水。
去年11月,许志强发现了一个令他振奋却又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一直没下雨且干旱的河沟里,突然清洌洌的河水就多了,潺潺的往下游流,他拦截的好几个小水坝都溢满了水。这让许兄弟俩万分欣喜,精神抖擞,过年也不休息,每天到河沟里堵水,生怕河水流走了。许志强的妻子说:“真的很奇怪,大概是老天爷看到他的辛苦,赐了天上的水。”
初春的河水还结着冰,但是河底已经消融,水流淙淙的声音清脆悦耳,拍击着冰面,汩汩地流。许志强一边往尼龙袋子里装土,一边说:“天气转暖了,树要浇水,我得提前堵水,过两天就要用水泵抽水。阴山山上还有一片油松苗,已经育了五年了,今年就要移栽,都要水呢。”
“岁月不染纯净的心境,喧闹难移风雅的诗心。”除了种树,兄弟俩还有各自的业余爱好——根雕、画画。
兄弟俩做根雕,就从山上挖点马路野刺根,就地取材。进入农忙时节后,每天五六点钟就起床了,先来一杯罐罐茶,农忙时节会一直从5月份忙到9月份。做根雕的时间只能安排在晚上,要么在睡觉前,要么是睡醒来的后半夜。在兄弟俩的家里,根雕房就像一个奇幻世界,哥哥许志刚擅长人物雕刻,《姜子牙垂钓》《观音送子》《老子出关》《飞天》等作品妙趣横生,立意深远;弟弟许志强擅长动物雕刻,《百鸟朝凤》《欢天喜地》《鲲鹏展翅》《丹凤朝阳》等作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根雕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有时需历时一年半载方可完成。“取一块刺根,一边琢磨,一边刀刻,最吃力的就是剥皮,马路刺根取皮最难。”许志刚说。许志刚还画画,家里的墙上挂着他自己画的工笔牡丹。
苏东坡曾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许志刚、许志强虽然身居山野村舍,穿着粗衣麻布,吃着粗茶淡饭,但是他们却过得很“文艺”:喜欢种树、种花、根雕、画画,尽是田园趣野。
许志强说:“一个家庭孝为先,和为贵,勤为本,这三句话把一个人做人的道理讲透了。”在兄弟俩看来,好的家风是家兴国强的保障,他们要把好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说起未来的打算,“刚强兄弟”依然是那句话:“我们会一直种树,绿化荒山,防止水土流失,改变我们穷山沟的面貌。”作为农民,他们生于土地、安于土地,像树一样自然而然地活,一辈子用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的人生,虽物质上清贫,却是精神上的富翁。
新闻推荐
连日来,通渭县“2017春风送岗行动”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录新职工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在该县体育馆如期举行。馆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招聘会现场,来自县内外的52家企业和新疆生产建设兵...
通渭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