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文化定西
“十二五”时期,全市紧紧围绕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大市”的战略目标,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立足资源优势,突出项目带动,加大招商引资,文化艺术园地硕果累累。
制定《关于推进定西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定西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及13个板块的实施分方案,提出了“形成一带、建设四大基地、打造十三板块”的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制定《定西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设立了65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重大文化项目和优秀企业给予扶持。
文化保护传承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共登记文化资源18类21230项,建立了市、县级文化资源普查信息平台;通渭县榜罗镇会议旧址、陇西县威远楼、临洮县辛店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西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8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44家;秦长城保护临洮段维修工程项目、临洮马家窑遗址保护项目和漳县墩平遗址考古挖掘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渭源、通渭、陇西秦长城重点段落保护工程正式启动。丝绸之路重要遗产点安定区安西古城保护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建立全市非遗项目电子数据库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电子档案,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类39项、代表性传承人56人;定西剪纸、通渭影子腔、岷县青苗会等3个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别为7项、34项、231项;编撰完成了《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12册);确定了2城9镇13村共24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纳入城乡规划管理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建成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7个、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点119个、农家书屋1816个、公共电子阅览室121个。全市“三馆一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争取国家免费开放补贴2681万元。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成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19.5万户,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10.9万户和“户户通”39.99万户;地面数字广播电视农村覆盖网工程已建成总前端和主发射站、45个辅站和48个补点站;组建农村电影放映队100个,年平均放映公益电影22884场,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资2.5亿元的市级“三馆”项目已基本完成;临洮、渭源县“三馆”建设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岷县、漳县“三馆”建设已立项。建成定西唐声数字等6家数字影院并投入使用,漳县、通渭、渭源等3个县正在建设。建成“乡村舞台”示范村119个,推广村617个,普及村456个。“百姓舞台”机制建设被列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成“百姓舞台”85个。普查登记在册的民间文艺组织、业余剧团736个,招募文化活动自愿者436人,每年全市开展社火、文艺晚会等各类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及“科普大篷车”、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约1.2万余场。
培育文化产业“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1.89亿元增加到6.45亿元,年均增速27%;资产总额从2011年的11.7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4亿元,增长2倍;机构数从2011年的294个增加到2015年的525家,增长1.8倍;从业人数从2011年的7100人增加到2015年的10026人。建立了重点文化项目数据库,共涉及项目177个,总投资额920多亿元;围绕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开展招商活动,共签约文化产业项目68个,签约合同金额356.8亿元。
打造文化品牌充分发挥“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品牌优势,建成通渭悦心国际书画村,举办四届中国通渭书画艺术节,全市各类画廊发展到700多家,定西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书画作品集散地。以甘肃洮砚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制作“人民必胜砚”“民族大团结砚”等巨型洮砚,极大地提升了洮砚的知名度。依托定西市百花演艺公司,创作完成了《巴当舞》等非遗类剧目,《巴当舞》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类金奖。制作完成《探秘渭河源》等10多部反映定西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的纪录片,并在中央电视台和甘肃电视台播出,其中《探秘渭河源》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优秀国产纪录片。电视连续剧《皇甫谧传奇》完成拍摄,电影《藏宝图》、电视连续剧《西北剿匪记之擒狼》开拍,大型秦剧《柴生芳》已成功搬上舞台。建成大坪农民剪纸合作社等30多个农村“文化集市”,初步形成了以特色民间民俗工艺品为主的农村产供销网络体系。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陇西世界李氏文化旅游节、甘肃?渭源生态文化旅游节,对外宣传展示陇中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传承和发展华夏文明,进一步提升定西文化影响力。
新闻推荐
...
通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通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