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脱贫攻坚路上的通渭县马营镇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化,创新发展成为新阶段扶贫攻坚的必然要求,位于通渭县西部的马营镇就是这样一个乡镇。该镇在探索实践与总结提炼的相互促进中努力创新机制,在思维求新与干中求进的融合互动中努力创新模式,使全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2015年该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6.4%,6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2016年该镇力争实现赤砂、石滩、六里、堡湾4个村整体脱贫和面上731户3411人全面脱贫目标,使整体脱贫村贫困面下降到2.5以内,全镇贫困面下降到13.51%。
精准识别对象推行“1356”工作法。坚持把对象精准作为***精准脱贫的基础,马营镇在全镇特别是在贫困程度较深的回岔村,创新性地提出并推行了精准识别对象“1356”工作法,“1”即一个目标;“3”即驻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村两委成员三支队伍;“5”即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五步程序;“6”即六个反向标识。“1356”工作法为全镇***工作总结了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基层党建推行“党总支+”模式。来过马营镇华川村的人们都为这里实施的设施光伏农业示范项目点赞。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模式,该镇以华川村党总支为核心、华川村党支部为龙头,联合附近几个村,依托通渭县西川农产品合作社,大力实施设施光伏农业示范项目,带动83户贫困户组团发展。设施农业项目建设按照“量化到村、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方式,在促成集体经济壮大,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同时也加快了村级公益事业发展。而以光伏发电稳定增加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家庭收入的光伏扶贫更是实现了扶贫开发与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的完美结合。
富民产业培育走“1+1+1+X”模式。将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支撑,马营镇探索推行了“1+1+1+X”产业助推***模式,即引进1个公司、帮带1个专业合作社、发展1种优势产业、带动发展若干户贫困户,企业、合作社通过在种植、生产、仓储、交易等环节为贫困户提供好服务,使扶贫攻坚工作真正走上了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进”产业发展模式。(陈海霞 姜静)
新闻推荐
旱作农业背后的功臣 本报记者 宋振峰 甘肃是农业大省,农业基础却“先天不足”。 千里陇原大地,山多川少,地多水少。8000万亩耕地面积中,山旱地就占了四分之三。这些山旱地主要集中在全省67个旱作农...
通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通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