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孙思邈定西轶事

甘肃日报 2016-06-03 07:23 大字

孙思邈定西轶事

孙思邈

医学巨著《千金方》

定西药王殿

定西药王洞原址

定西药王殿前的残碑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广场“药王”孙思邈雕像。(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孙思邈因痴心医药,坚辞不仕,常居群山僻壤练气,采药研究药性药理,医治人身杂病,均有创获。《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流传至今,仍为医药中经典,其科学价值日见卓著,这些已成新时代相关人士之共识。有趣的是,在曾以苦瘠甲天下的定西,有几处地方竟然与“药王”孙思邈有关联。

“药王”与艾蒿山

出通渭县城东北,至陇山乡境内,有一座海拔两千米的大山,名为艾蒿山。此山远看云蒸霞蔚,很是壮观;近看花草丛生,泉幽林茂,似乎蕴藏着无限美丽。相传,此山之名的由来与唐代名医、人称“药王”的孙思邈有关。

有一天,孙思邈采药来到现通渭陇山乡境内,看到当地劳动人民因常年劳累而积劳成疾,而大多数人又无钱治病的境况之后,就决定为当地的病痛患者治好病后再走。当地百姓听说“药王”孙思邈采药来此并为他们免费治病后,都十分高兴,纷纷前来问病求医。这样一来,到孙思邈处治病延药的人每天都络绎不绝,而且连附近十里八乡的病人都赶来了。没过几天,他就犯愁了,愁什么呢?原来他并不是愁治不了乡亲们的病,而是愁没药治病了。这些天每天都开出许多药,把他带来的药都用完了,可病人还没看完,这下药王可犯了难。当地村民听说孙思邈没药可用后,也是又急又愁,纷纷找他献言献策,都说后山上野草繁茂,间或有可用之药。孙思邈听后决定到村后的大山里去看一看。

孙思邈爬上后山一看,只见万草丛生,其中有许多可以入药,尤以艾蒿居多。大多数艾蒿高可及人,枝粗叶茂,颜色已呈紫红色。艾蒿别称“家艾”,属菊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揉之有香气。艾蒿叶呈羽状分裂,背面被白色绒毛所覆盖。艾蒿常常秋季开花,头状花序小而多,排成狭长的总状花丛。我国多处可产艾蒿,但质优者不多。艾蒿可以说全身都是宝,其茎、叶含芳香油,可作调香原料,亦可用来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其叶入药,性温、味辛苦,功能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可治多种妇科疾病。艾叶油有平喘、镇咳、祛痰及消炎作用。用艾叶加工成的艾绒为灸法治病的燃料。故艾蒿实乃此山一宝。孙思邈十分高兴,动员村民上山采艾蒿,教给当地村民灸病之法。用艾叶灸病之法很多,孙思邈教给村民的是比较简单的艾条灸法。艾条灸法就是用棉纸将艾绒卷成直径约1.5厘米的艾条,一端点燃后熏灸穴位,可固定一处或来回上下移动熏灸,以熏灸至皮肤温热、起红晕为止。至今,在通渭民间还多用此法来治疗一些普通疾病,据说就是孙思邈手把手教会的。药王指挥村民在此山上连采数日艾蒿,并把采好的艾蒿拿到山泉边洗净,再放到石头上晒干。没多久,他就用所采艾蒿治好了当地村民和附近乡邻的疾病。

当地百姓为了感谢孙思邈的医人之功,遂将采得艾蒿的山命名为“艾蒿山”。

“药王”的铡刀和通渭温泉

通渭县马营境内的尖岗山,相传为“药王”孙思邈悬壶济世的又一地方。尖岗山修建有药王庙,每年到端午节这一天,山上人山人海。相传孙思邈仙逝后葬于尖岗山,此址今已建寺占去,地形无以目见。以前曾有资料记载药王殿中尚有“药王”孙思邈当年加工药物工具石臼及杵棒。当地人董仲山说,孙仙人到尖岗山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当地的老人一直流传下来的说法是,当时山下有药王洞,孙思邈常在石洞中练气。并且在尖岗山上采取草药为当地人治病。董仲山等人从药王庙的大殿中请出一把用红布裹包起来的铡刀,据董仲山讲,这把铡刀是当年修缮药王殿时从地下挖出的。当地人一直将其奉为神物。

药王殿前有一块残碑,据当地的老人们讲,这块残碑是在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当时发现的时候上边的字迹清晰可见,碑身大约高一米多,后来随着人为的破坏和风雨的腐蚀,如今变得不足2尺。由于年代久远,上边的字迹已没有办法看清。孙思邈在附近采集草药炮制药物时,为了给更多的人治病,又把“灵丹妙药”撒在了附近的几个泉眼里,泉水汩汩直泛热气。百姓们饮用其水容光焕发,用其水煮鸡蛋香气四溢,用其水洗浴百病根除,有神水之称。这就是享誉陇中的通渭温泉。传说虽不可信,但它反映出老百姓对温泉的感恩之情和热爱之意是毋庸置疑的。据《通渭县志》记载:清道光年间知县屠旭初曾树碑撰文曰:“四季皆温暖,可以熟鸡蛋……多年疾病,入池久浴,汗出病愈,立起沉。”

(据光明网)

新闻推荐

定西实现乡镇巡察全覆盖

定西实现乡镇巡察全覆盖本报讯(通讯员张莉)从2016年4月中旬至6月底,定西市对市人社局等13个市直单位和通渭县等4个县66个乡镇、78个县直单位全面巡察。本次巡察是继2015年首轮试点巡察后的第二轮巡...

通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通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孙思邈定西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