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余晖晚照著新作——读《临洮之最》

定西日报 2016-03-28 00:21 大字

初春,读到了临洮县年近八旬的李作辑老师的新作《临洮之最》,不禁想起一句诗:满目青山夕照明。

作辑老师在通渭中学时是我的老师,后调临洮师范,先后从教37年。记得他是1960年代大学政教系的毕业生,却也和文史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1980年代回到家乡临洮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他热情更加高涨。在兼任甘肃省中师中心教研组长时,除主编了《邓小平理论概要》和《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教法提纲》,为中师教材、教育做出贡献外,还进行文学创作,与胞弟合著诗词集《教余吟草》。2000年退休后,又先后应聘到临洮各中等学校任教,到农民文化活动中心为农民朋友上课,并担任临洮八里铺小学《希望》报顾问,以诗教、文教的方式发热散光;随后又请缨参加“双联”活动,参与发起临洮县关心下一代助学会。这期间,作辑老师除创作、发表诗词、散文,又出版诗文集《师苑求索》,著作《余晖晚照》,编著出《李氏群英光耀中华》和50多万字的《临洮之最》。

《临洮之最》共分“诗人咏唱”“古代人物”“党政群团”等19个栏目,还附录了“陇中之最”。《临洮之最》其时间跨度之大,涉及内容之广,人物描述之众,在同类书籍中实属罕见。若没有平时点点滴滴学习积累的大量资料,没有平日坚持从各种书籍报刊中搜集整理的苦心孤诣,没有对于生斯养斯的家乡的一往情深,是难以办到的。

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命名地临洮,是陇原大地上一片历史和人文积淀极其深厚的热土,多少史迹气象万千,多少人物星光灿烂,仅从古代人物讲,作辑老师列举出帝王26人、宰相19人、将军144人、郡守39人、刺史71人、知州知府28人、功勋66人、进士25人、举人179人、武官59人、艺林人物138人。桑柘影斜,时代潮涌,可以说许多“之最”乃是定西之最、甘肃之最,恐怕还有着全国之最。

在“诗人咏唱”中,作辑老师编入了含伟大的李白、杜甫、王昌龄、苏轼等在内的44位古代诗人,和含陈毅元帅在内的当代14位诗人,以及含清代吴镇在内的临洮本籍15位诗人咏临洮的96首诗作。诗人吟唱,可能与“之最”的涵义稍有未合,然而“发奋去函谷,从军向临洮”,作辑老师匠心独用,亦不失临洮之最很好的一种诠释。

值得称道的,是《临洮之最》突出的时代性。作辑老师亮出了“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花卉之乡”“花木之乡”“建筑劳务之乡”“诗词之乡”“田径之乡”等当代的临洮名片,为我们“之最”出新世纪、新时代临洮县涌现出的建筑大王、钟表大王、花卉大王、水泥大王,以及感动中国人物、运动健将英雄群体……《临洮之最》,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本临洮县的历史,一本认识临洮,理解家乡的普及读物。读了临洮之最,会激发起我们陇中人的一种思念之情,自豪之情,奋进之情。同时,也为我们研究临洮文化、定西文化、陇原文化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很有价值的史料。

作辑老师对于整个陇中大地都是怀有深深的感情的,为此他附录出《陇中之最》。年近八旬的他在通渭县仅任教12年,却一直视通渭县为第二故乡,这份感情实在难得。他在《陇中之最》中表现了定西其他县区的人文景观、文化特色,还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人民军队将帅长征及解放战争途径通渭珍记》一文中,写了267位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等等,作为临洮之最有机、有效的延伸。由此我想到,作辑老师编撰出的《临洮之最》,是不是也算作一个“临洮之最”呢?

新闻推荐

李家店乡春季造林积攒“生态红利”

通渭讯(通讯员赵世军)连日来,通渭县李家店乡组织广大干群抢抓当前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掀起今春植树造林热潮。今年,李家店乡坚持优化生态环境与壮大生态经济同步推进,科学规划,精心组...

通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