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凝心聚力拔穷根 精准发力奔小康——通渭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定西日报 2016-03-30 00:20 大字

通渭县总面积2908.5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332个村10个社区,2014年底户籍总人口44.03万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40.02万人,耕地面积183万亩,境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2011年被国家列入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

2015年以来,通渭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提出了“13655”(紧盯“一个目标”,即确保2017年全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树立“三个导向”,即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投入导向和改革导向;落实“六个精准”,即全面落实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强化“五个助推”,即深化双联行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低保政策、争取社会帮扶力量助推***;建立“五项机制”,即建立健全业绩考评机制、领导包抓机制、人才支撑机制、解决脱贫人口返贫机制、扶贫约束机制)的总体工作思路,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

聚焦“三个基本保障”,在改善基础条件上精准发力。坚持把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住房难作为***精准脱贫的首要任务来抓,认真实施全省建制村通畅工程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两个试点县”项目,完成自来水入户6.85万户、入户率达95%,解决了39.4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通畅工程709.6公里,实现了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达100%,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村公路工作先进县”;实施95个贫困村的303个自然村动力电覆盖工程,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达97.6%;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000户,通过集中安置和插花安置等方式搬迁群众930户5036人。着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建设村级幼儿园14所,改建附设学前班96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3.4%;建设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76个、贫困村乡村舞台45个,实现了当年拟脱贫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不断完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将新农合分级诊疗病种从132种增加到150种、门诊特殊病种由19种增加到33种,普通门诊补偿封顶线从100元提高到150元;将农村低保一类对象补助水平由每人每年2952元提高到3300元,二类对象补助水平由每人每年2304元提高到2808元,进一步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聚焦“四个支撑”,在夯实发展后劲上精准发力。强化富民产业支撑。坚持走“修梯田—调结构—搞养殖—建沼气—肥还田—再种植”的现代旱作循环农业路子,种植全膜玉米82.9万亩、马铃薯34万亩、中药材6万亩、小杂粮15.3万亩,新建林果基地2.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46.06万吨,实现“九连增”;新建规模养殖场73个,扩繁良种牛1万头、良种羊3.2万只,全县牛存栏6.99万头、羊存栏48.2万只;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12个、累计达到1014个,辐射带动贫困户6997户。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建成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8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63个、农村网店88个,完成交易额1080万元。强化财政投入支撑。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22.3亿元,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45亿元。特别是在县级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县集中可支配财力增加***投入5439万元,完成“大扶贫”支出18.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0%。强化金融资金支撑。2015年为10764户贫困户发放***专项贷款和双联贷款5.37亿元,投资2595万元组建扶贫互助资金协会101个,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累计向会员发放借款1674万元,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融资难的问题。强化能力素质支撑。针对贫困群众缺乏劳动技能的问题,在每个贫困村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1个,举办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910余场(次)、培训农民12.2万人(次),组织输转劳动力10.04万人、创劳务收入16.97亿元。

聚焦难点问题,在创新工作方式上精准发力。一是创新精准管理方式。探索并大力推行“652”工作法(“6”即宣传政策、农户申请、入户核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上报审核的“六步工作法”程序,“5”即入户看住房、看是否有病人、看子女上学、看有无贷款、看劳动力状况的“五看”措施,“2”即算收入账、算支出账的“两算账”方式),采取反向识别“六不准”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准将家庭成员中有国家公职人员及现任村干部的农户纳入,不准将出资入股办企业且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贫困线的农户纳入,不准将县内外有商品房或经营性铺面的农户纳入,不准将有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经过公安机关教育屡教不改的农户纳入,不准将举家常年在外、有户无人而无法核查真实信息的农户纳入,不准将购置生活消费用车的农户纳入)的方式,先后开展了3轮建档立卡核查工作,逐户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了***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8个准”。二是创新“挂图作战”到村到户模式。在全市率先对所有贫困户统一设计制作了“***挂图作战到户一览表”“贫困户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计划表”,全面落实“853”挂图作业,明确到户的帮扶项目、帮扶措施、目标任务、完成时限等内容,实行倒排工期、销号管理,做到了精准帮扶。三是创新***贷款发放使用模式。探索出了贫困户自主使用、“贫困户+致富能人”“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的“1+3”***贷款发放模式,有效发挥了***专项贷款“增收入、助脱贫”的资金效应。四是创新企业助推模式。在全市率先提出并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为主体的订单、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入股分红、合作社带动、乡村旅游带动、光伏发电助推等6种企业助推模式,鼓励和支持45家县内企业结对帮扶45个拟脱贫村,引导企业投入帮扶资金89.6万元,发展订单种植面积2.74万亩,吸纳210名贫困劳动力到企业就业,探索出了“政策+市场”的多种扶贫模式。五是创新产业扶持模式。认真实施“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项目,投入资金480万元实施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布式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在全省率先并网发电,户均连续20年年可增加收入3000元,实现长期稳定增收。六是创新政策宣传方式。坚持把宣传政策与通渭文化元素相结合,编排创作以双联行动助推***为主要内容的通渭小曲剧目13本,组织社团深入贫困村广泛开展巡演活动,有效提高了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极大提振了广大干部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

聚焦长效机制,在强化工作保障上精准发力。坚持把加强党建作为确保精准脱贫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逐级靠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度融合。一是建立县级领导包抓机制。制定了县级领导直接包抓***精准脱贫工作制度,将县级领导直接包抓贫困村脱贫任务与年度考核和推荐提拔相挂钩。建立了“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制度,成立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牵头的3个***精准脱贫督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分片对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跟踪督导、协调推进。二是建立基层党建助推机制。分两批抽调1021名干部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332个,选拔155名队长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制定了民情日记调阅、督查通报、定期汇报工作、考勤公示等4项日常管理制度,有效发挥了驻村帮扶工作队精准滴灌“管道”作用。大力实施“星级管理、结对共建”工程,先进党组织结对帮带后进党组织136对,选拔380名致富能人进入村级班子,选聘26名大学生村官到贫困村任职,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42个,锻造了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投资1320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31个、改造提升125个,坚持落实乡(镇)村干部轮流驻村坐班、全员走访联系、记写民情日记和“民事代办”等制度,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建立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融合联动机制。围绕创建全省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行动融合联动示范县,在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帮扶力量、制度机制等四个方面推进深度融合,在各级双联单位和双联干部的联系帮扶下,先后协调争取项目357个、落实帮扶资金2.66亿元,有效补齐了贫困村和贫困户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方面的“短板”。四是建立扶贫业绩考评机制。制定了通渭县***业绩考核评价的意见等考核办法,将***业绩考核结果直接作为班子政绩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相挂钩,分档次严格兑现奖惩。坚持“先考核、后调整,先入库、后提拔”,今年1月份根据2015年度县管领导班子考核结果,对因工作需要到县直单位工作的3名乡镇党委书记按考核排名安排岗位,转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人大主席都从考核排名前6位的乡镇中选拔,对考核排名后6位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一律不提拔、不重用,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

2015年,全县实现78个贫困村整体脱贫,减少贫困人口8099户3.8万人、减贫率为36.2%,超额完成脱贫人口1.74万人;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19.27万人下降到2015年底的6.77万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2.5万人,贫困面由2011年底的47.02%下降到2015年底的16.95%。

新闻推荐

李家店乡春季造林积攒“生态红利”

通渭讯(通讯员赵世军)连日来,通渭县李家店乡组织广大干群抢抓当前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掀起今春植树造林热潮。今年,李家店乡坚持优化生态环境与壮大生态经济同步推进,科学规划,精心组...

通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通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