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上接第一版)“这‘两本书\’,发放到

定西日报 2015-12-02 00:47 大字

(上接第一版)“这‘两本书\’,发放到全市各县区、乡镇、村组和农户手中,上面有责任领导联系和监督电话,如有质量问题及时反映,及时整改,形成责任体系和监督体系,效果非常好。”董治军说。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全市公路项目都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市县乡村成立四级监督体系,发动乡村干部和群众参与监督。在安定、通渭、陇西、渭源、临洮等实施畅通工程的建制村以及岷县、漳县灾后重建农村公路项目,均选取有责任心的群众担当义务监督员,并进行相关技术培训,随时检查施工质量。“大家多少双眼睛盯着,没有人敢在施工质量上做手脚。”陇西县嘴头村农民刘存锁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定西市交通运输局还投资104万元,购进一台进口检测车,对全市在建和新建公路进行巡回检测,能一次性检测出公路基层和路面的压实度、平整度、宽度、厚度、强度等,现场公布结果,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同时,定西市在交通项目建设中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和问责制,目前全市因交通质量问题问责的各级干部达27名。“严厉的问责制度,使责任单位和施工企业都不敢有丝毫马虎。”定西市有关负责人说。

路通百业兴:致富路修到农民群众心坎上

路通百业兴。如今走在定西市城乡,能够真切感受到交通发展给当地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临洮县八里铺镇火石沟村,坐落在一个山梁上。我们乘车盘山绕了十几道弯才爬到山上。2012年,农村通畅工程实施后,水泥硬化路通到了村里,多年在外打拼的当地村民罗耀刚看到了希望,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养殖场,如今带动全村130多户发展起养羊业,户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记者发现,在定西各县区,农村公路修到哪里,哪里就办起了规模养殖场,当地的玉米秸秆派上了大用场,卖上了好价钱。外地客商也来了,昔日偏远的农村交易市场活跃了起来。

“现在路通了,村里一下有了生机,农民跑运输、搞建筑、拉化肥、运饲料都方便了。”通渭县平襄镇张庄村马建珍老人指着村里前年新修的水泥路高兴地告诉记者,自打村里通了硬化路,村里不少人购买了小轿车,连手扶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也买回来了,全村一半以上的耕地实现了机械化。

交通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群众的出行条件,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路连乡村兴产业,情系农民奔小康”,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由衷的“点赞”。

在通渭县张庄村,我们遇上刚刚从县城回来的王志祥老人,手里拎着两斤面条和几样新鲜蔬菜。“现在路好了,班车也通了,平时到城里买个东西、办个事,半天去半天回,方便得很!”王志祥老人乐呵呵地说。

有路就有公交车,有路就有了希望,这如今在定西农村逐渐变为现实。

新闻推荐

通渭多渠道破解融资难

通渭讯(通讯员赵世军)今年以来,通渭县以着力破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瓶颈为突破口,加强沟通协调,拓宽融资渠道,建立高效融资体系,实现了融资规模和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通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