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通渭:吹响***号角

甘肃日报 2015-07-05 13:59 大字

通渭:吹响***号角

本报记者 王 雨

陡坡地修成“五线谱”式的梯田,破旧的危房变成齐整的砖瓦房,羊肠小道变成宽阔的水泥路……如今的通渭县马营镇华川村,旧貌换新颜。

水、路、电、房等基础设施得到提升改造;平整宽敞的村级活动广场,成为村民学习娱乐的场所;马铃薯良种繁育、肉牛肉羊养殖、育苗、金银花种植、云杉育苗等产业协会,使全村家家都有产业可做,户户都有增收渠道。

华川村是通渭县扶贫攻坚的一个样板。

“瞄准最困难村社、最困难群体,通过***、精准脱贫,补齐贫困短板,一定要和全国、全省一起实现小康目标。”通渭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念好“精准”二字诀,唱响“精准”主旋律,使贫困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扶持谁?精准识别,建档立卡

从去年到今年春天,在通渭县各乡镇的村社里,经常可以看到一批批县乡村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走村进户,识别贫困户,开展建档立卡,将***的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为***准确发力。  

通渭县马营镇油坊村作为***的示范村,较早地完成了贫困户识别,如今油坊村正在实施“挂图作战”:脱贫时间、分类指导、因户施策、减贫目标、时间进度、主导产业全部“上墙”,村民对远景目标和当前扶贫措施“心中有数”。今年,油坊村计划发展马铃薯良种扩繁1500亩、优质牧草1000亩,扶持贫困户养牛120头、养羊400只,发放双联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10万元。

去年,通渭县全面推行“宣传政策—农户申请—入户核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上报审核”六步工作法,完成17个扶贫工作重点乡镇、155个重点村、28524户、13.44万贫困人口的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今年,通渭县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4个关键环节,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的“靶心”,对去年建档立卡和项目资金到村到户情况进行了“回头看”,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管理系统,实现了图表化管理,并确定2015年实现45个村整体脱贫,减少贫困人口4245户2万人、贫困面缩小到21.9%的工作目标。

谁来扶?干部进村,联村联户

全县广大干部齐心协力,全力打好***攻坚战。

县级领导“带头扶”。对市级领导包扶村之外的39个拟脱贫村,通渭县安排40名县级领导干部直接包抓,实现了45个拟脱贫村市、县领导包扶帮抓全覆盖。

双联单位和干部“结对扶”。通渭县全面落实“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机制,促进双联行动与***融合发展,在13名省市领导和20个省直部门、70个市直部门、122个县直部门双联单位及12035名双联干部联系帮扶的基础上,采取正县级干部、副县级干部、科级干部、一般干部每人分别结对帮扶8户、7户、4户、1户贫困户,剩余贫困户由乡镇驻村干部兜底联系,实现了所有贫困村、户都有帮扶单位和责任人“两个全覆盖”。

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长期扶”。从省市县各级双联单位抽调390名优秀年轻干部组建了15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全部由科级以上干部担任,长期驻村开展工作。

抽调农技人员“智力扶”。从全县抽调298名农技人员,按照“中级以上技术人员联3户、其他技术人员联2户”的标准,联系帮扶今年拟脱贫的45个村、701户贫困户。   (转3版)

(接1版)

动员社会力量“助力扶”。在现有50家省内外企事业单位与57个贫困村“联姻”、1272名人大代表和124名政协委员与贫困村、户结对帮扶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和“政协委员助推双联”等活动,进一步动员更多非公企业、通渭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从而构建起“大扶贫”工作格局。

扶什么?倾斜力量,四个突破

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富民产业培育、农村环境整治上实现新突破。这是通渭县***的核心内容。

过去的马营镇华川村,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住房难,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省政府办公厅帮扶干部和当地干部一起,从夯实基础、优化环境入手,硬化村主干道路、硬化村内巷道、新修梯田、修建砂化田间道路、营造水保林、绿化荒山荒沟、综合治理小流域,同时新建集雨水窖和自来水管网入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等,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通渭县把加快贫困村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施的关键,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合理推进。通渭县还结合村情实际,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明确贫困村发展的主导产业,让农民在产业链、产业带上实现增收,确保增收有保障。

华川村按照省长刘伟平提出的“‘协会+企业+农户’\‘协会+科研院所+农户’助推产业发展”要求,走协会牵头、企业运作、科研院所助力、群众参与、“联姻”发展的路子,在帮扶干部的精心帮扶下,先后组建马铃薯良种繁育协会、肉牛养殖协会和苗木繁育协会,吸纳全村287户农户加入协会,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同时,全村外引企业、内联农户,先后引进了多家龙头企业,助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通渭县紧扣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这一核心,引导和扶持贫困群众发展中药材、马铃薯、草食畜牧、蔬菜、小杂粮等富民产业,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努力为贫困农户稳定增收提供产业支撑,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劳动者有增收技能。

怎么扶?聚集贫困,综合施策

在***中,通渭县全面落实“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措施,以改善基础条件、培育富民产业为重点,将所有扶贫资金、项目、物资投放到贫困村户,引导各类扶贫资源向建档立卡贫困村户聚焦,做到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四个到村到户”。

马营镇油坊村的“磨坊张”是***的受益者。“磨坊张”名叫张吉汉。张吉汉早年在外打工落下了腰疼的病,加上孩子在外上学,村民们便“评选”他为因病因学致贫的贫困户。经过近一个月的琢磨,张吉汉在驻村干部和双联干部的帮助下,终于开起了磨坊,如今磨坊办得红红火火。

通渭县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编制县、村两级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为所有贫困村、贫困户量身制定脱贫计划,做到对象、任务、措施、责任“四明确”。围绕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任务,倒排时序,确定要脱贫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为***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通渭县在落实帮扶单位、帮扶干部责任,“把钉子钉准”的基础上,还制定了一套措施确保“把钉子钉牢”,对各项扶贫工作量化考核,奖优罚劣,对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帮村帮户情况进行专项考评,把考核考评结果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部门干部考评、奖惩和调整的重要依据,保证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伴随着***号角的吹响,通渭大地广大干部群众正在奋力攻坚,书写奔向小康的辉煌篇章。2014年,通渭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341.7元、增长14.6%,增速居定西市第一,实现3个乡镇40个村整体脱贫,减少贫困人口27008人。

新闻推荐

定西市农村公路建设“百日会战”行动再掀新高潮

定西市农村公路建设“百日会战”行动再掀新高潮日前,定西市农村公路建设“百日会战”行动再掀新高潮。在通渭县陇山至新景公路改造工程项目中,施工方引入了定西首台混凝土滑膜摊铺机实施现场作业,预...

通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