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杼轴独运意趣深长 《山里的情·塬上的歌》甘肃民间民俗音乐会观后

陇东报 2015-02-08 21:44 大字

流布于陇东民间的道情音乐是甘肃八千年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财富与精神资源,任何的忽略、遗忘或小觑都会影响我们特色文化大省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进程。1月28日晚在我们辞旧迎新之际,由文化部资助、省陇剧院与环县、通渭县非遗保护中心共同协力编排的甘肃民间民俗情景音乐会《山里的情·塬上的歌》在兰州人民剧院成功上演,这不仅使观众步入羊年春节体味到陇东道情独特而悠久的艺术韵致,也使人们再一次重新认知甘肃省民间乐种试点保护的深远意义。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而道情源自道教音乐,在汉代就见端倪,隋、唐时期更为盛行,明、清之际又畅传黄河流域及大江南北。道情在民间各地流行,百姓们也称作“道歌”、“道曲”、“道教仙音”,内容多是唱经扬道、聊娱静心的道教故事,如这台音乐会中的《韩湘子卖道袍》,述说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游至扬州城和高丽国官赐金银而韩湘子“不卖不卖实不卖”高低不愿出手自己道袍的事情。道情传唱时日久了,人们根据生活需求自然要对其内容做一番填充,于是又出现许多民间民俗方面的传说故事、生活趣味、梦幻奇闻来,更被人们欢迎,如这台音乐会中出现的陇东情歌《学画匠》叙说男女青年恋爱经历、《二姐娃做梦》梦想择日出嫁兴致所使、《十月怀胎》来之不易孩儿报以感恩之情和《唐僧取经》四海广为流传的经典唱段。

民间民俗的深厚文化氛围中总是有着一种不断取舍与传衍的调和力,大凡入耳入目的故经趣事和“有道之情”的音乐旋律均会在这个“芸芸众生”的世界上流布下去,甚至成为一个地区处处可闻的文艺景观。这种民间乐种又与地方戏曲和庙会市贸长期交融在一起,有着极为深广的文脉根基和人才储备。环县皮影艺人解长春(1843年-1916年)就是盛极一时的陇东道情的著名艺人代表。陇东道情衍变成“道情戏”由此又生发陇剧剧种。正是因为陇剧的前身是陇东道情,省陇剧院更有资质和缘由推出这台别具一格的音乐会。而省陇剧院的同仁正是衍传从道士清唱仙曲发展到民间群体道情说与唱并举的音乐样式,杼机再运沤以新创,以“情景”表演与“道情”联唱联奏交融而成现代大型舞台的艺术呈现,这是《山里的情·塬上的歌》音乐会的一大特色。

其二,这台音乐会颇具地气,有着浓酽的农民情结,以“老调新弹”的专业阵容演绎了陇东民间乐种朴实的原生态音乐之美。舞台上,30多位来自环县刘爱邦道情班社、通渭县扬永忠道情班社和庆阳市西峰区吴正强唢呐班社的民间艺人,组成《序幕》和《娶亲》《剪窗花》《吼塌窑》三幕场景,比较充分地再现了甘肃陇东道情艺术的原始韵致、意趣指向和生活样态。我们听到的地道的乐曲乐调如“摆子”“大红袍”“菩萨祭子”等,都具有淳厚婉丽的原汁原味的道情韵味和特色,与现在的陇剧音乐“不像又像”,而“文”“武”乐人演奏的渔鼓、陇胡、四胡、唢呐、竹笛等,均是道情这一民间乐种必备的乐器,看似简单却犹有风姿。我们所看到的如媒婆子皮影戏表演身段、村姑娘剪窗花绣荷包情感表演、农民欢喜劳作连枷捧槌的运用表演,还有“娶媳妇把毛驴一赶,生下娃炕涝里一拴,吃羊肉把袖子一褊,吼道情牛窑里一喊”式的说唱演奏,真个把生活的真情与道情舞台表演的气魄和盘托出,人们不能不为之喜悦、为之称道。

陇东民间道情的演唱也叫“吼道情”,把窑洞都能“吼塌”。这种“吼”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一种情绪的表达,是一种特定气氛的渲染,并非皆是狂放恣肆的所谓“喊”;其中还有至今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道情所特有的婉畅清丽的庵观寺院的那种静音妙响,这亦是其“仙歌神曲”独到的“吼”声。而众人在窑洞、院落中说唱、演奏相互拉邀你我逗趣,也同样是民间音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调浪花与嬉戏噱头。“由于土语乡音,引发了曲调上的变异,形成不同地方特色而自成体系,日复一日,久而久之,反倒成为当地特有的地方道情说唱曲种了”,这便是一方道情艺术独具特征的生活依据,也是甘肃道情品类繁多流派频仍的重要原因。这种民间民俗“斗乐”的自娱方式以及唱“情”的曲牌大联奏都呈现出陇东道情音乐、伴奏及领头艺人在群体表演咏唱中随时可能迸发创作灵感的生活机趣,这就是活泼生动却又是原始谨严的音乐创造。

其三,如此呈现的乐种表演阵势既让观众体味到陇原老道情的音响律动及特殊魅力,更让人们产生多重生活联想。如果说音乐是一把开启人心灵、情感与智慧之门的钥匙,那么音乐更是一个民族生命基因在变化发展中最富活力的非物质元素。陇东乐种留住了陇人的历史根脉与文化命脉,唤醒人们必须永远守护自己的生命特质,显示了陇人心灵深处潜存的情绪意向,以及所向往的富有地域风格美的境界,这就是它虽然目前显得有些稀少但它又绝不会消逝的根本原因。道情几千年衍生的历史告诉我们:如若人们自己的生命质因异化了,那就意谓着最终会泯灭自己的族群本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哪一个民族情愿抛弃自己民族的历史文脉与生命基因而全盘照搬他族的意识形式来改造或替代自己。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吸纳外界多种的有益营养,不断发展壮大自身的文化优势,这是音乐乃至一切艺术品种生存发展走向世界的客观规律。《山里的情·塬上的歌》民间民俗音乐会虽然在陇东道情乐种的诠释和宣示上还有较大丰富与提升的空间,但她群体意识的舞台呈现已经在平衡着我们文化生态现状上所出现的某些偏离,因此,这台音乐会文化意义是深远的、非常有益的。

新闻推荐

兰州日报和兰州日报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开设以下栏目欢迎

《兰州日报》和兰州日报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开设以下栏目,欢迎读者与我们互动:跨时空连线(今天的长征与10年前我们的长征、80年前红军长征的触碰,在长征概念与读者兴趣之间,架构...

通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通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