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里的孩子是我一辈子的牵挂!” ——记南京晓庄学院支教通渭县吉川镇川道小学

兰州晚报 2014-07-16 12:02 大字

我们的课堂很欢快

7月7日,南京晓庄学院一位李姓同学给本报新闻热线4286666打来电话,称他们学院组织的“晓·麦”关爱西部儿童实践团在定西市通渭县吉川镇川道小学进行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希望晚报可以关注,以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农村教育、关注西部教育。

50枚信封延续关注

7月15日中午,记者赶至川道小学。采访车走天(水)(口)二级公路从通渭收费站驶出后左拐,出县城朝东北方向从陇山乡走川道小学,有些路段一塌糊涂,路旁正在养护的工人师傅说,这是修铁路拉沙子的大车给压的,维修都来不急。

上上下下翻了几座山,几经打听,地里挥汗如雨收麦子的老乡说,沿山梁下山再没有岔道,川道小学处在大山之间。进校门左边第二排的一间教室里,南京晓庄学院“晓·麦”关爱西部儿童实践团(下称实践团)的部分成员正在计划和孩子们的告别仪式。

“我准备的东西已经好了。”一名叫凌茹的女生说。凌茹所说的准备,是已经贴好邮票的50枚信封。按照约定,实践团离开川道小学后,还和往年一样,这50枚信封会继续承担实践团所有成员和孩子们的联系。凌茹有着3年的军旅生涯,除了上学之外,她有自己的网店。她到川道小学之后又有了新的想法,想资助一个孩子去江苏上学。她说那边教学条件好,所有的费用由她负责。

“我的结对已经报告了学校的校长,等他有了人选之后,会和我联系的。”来自江苏扬州的葛彦君说。

来甘肃之前,葛彦君就想找一个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孩子,通过一对一的帮助,一直资助到考上大学。

“孩子们对我们的到来很好奇,很想和我们接触,但是又胆小,他们接触外面的东西太少了。单就知识面而言,以前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相比差距不是太大,但是现在,差距太大了,农村孩子获取知识面的来源太少了。”实践团辅导员雍晓慧说。

“我不知道如何要和孩子们分开,这里的孩子们太纯朴了,前几天我们的队员就被孩子们感动得一塌糊涂。”来自江苏盐城的吉祥凤说。几天前,几个孩子围在实践团成员的临时宿舍——一间教室门口不愿离去。

没有人说话,教室里有人抽噎起来。“有的孩子早上要走3里多路才可以到校,他们把最好的东西给了我们。”来自江苏扬州的杨骅说。

曹秀娟她们到学生李虎虎家家访,虎虎的奶奶忙着装了一编织袋的土豆,说什么也要让大家带上,而这袋子土豆就是他们家所有的蔬菜!山里人特有的纯朴和善良深深地打动了这批来自晓庄学院的同学们。

“看到这些山里孩子的笑脸,我就想再多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回去后争取给通往校园里的土坡上铺一段水泥路,让孩子们到校和玩耍时不再满脚是泥;给孩子们多争取些课外书,后半年开学了邮递过来……”

胡颖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到西部支教了。去年,她和她的同学在兰州西固的一所学校支教。和上一次一样,胡颖会将自己支教时用过的东西全部送给自己的学生,她反复说:

“我们渴望这样的活动多些、再多些”

至今还是单身的李增彦是川道小学的老师,他在这里任教已经快9年了,看着他伏在黑板上写字,后脑勺稀疏的头发让人觉得他年龄应该不小了。

“10天前吧,我们知道南京晓庄学院的老师们会来,大家就一直期盼着,孩子们更是高兴。我们专门清理打扫一间教室,校长把他的灶具都搬了过来。乡村老师在教学理念、知识和经验方面都有欠缺,支教老师来以后,校园里氛围都不一样了,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很大,支教老师能提起孩子们的兴趣,能和孩子们‘玩\’到一起。赵(敏)老师上英语课,我们学校的老师就坐在教室后边听。赵老师给孩子们说早上见面、放学等等可以用英语问好,这样也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由开始红臊着脸,小声地说慢慢过渡到大胆地在校园里用英语问好啊,说再见啊。我们真的渴望这样的活动多些、再多些。”李老师一口气说了好多。

“我很喜欢李维娟老师,我们大家都喜欢听她上课,我们还学会了《爱的人间》、《感恩的心》两支舞了,《感恩的心》还是手语,就是用手比划个心的样子。”12岁的李娜娜说她不喜欢刘菊琴老师,因为她的头(发型)不好看。记者牛小亚文/图

相关链接

南京晓庄学院的前身是1927年3月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并任校长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即发轫于此。

新闻推荐

借助文化好传统打造富民大产业 通渭实施“文旅名县”战略,建设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

通渭书画后继有人书画集市翰墨飘香人人爱学生现场创作书画家献艺在大多数人眼里,定西通渭似乎一直是干旱、贫瘠的代言词。然而,在这块...

通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