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寺子村里唱新歌本报通讯员南军赵满强马彦斌

甘肃日报 2013-08-07 21:13 大字

寺子村里唱新歌

银光闪闪的日光温室、拔地而起的养殖圈舍、平平展展的乡村道路……夏日的通渭县寺子乡寺子村一派生机勃勃,田间地头,双联帮扶干部和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群众掌握蔬菜大棚种植、暖棚养殖管理等技术。

寺子村被群山环抱,交通不便,偏僻落后,全村205户1017人长期以来处在贫困线的边缘。全省双联行动开展后,通渭县委组织部20名组工干部和村里的32户贫困群众结成了“亲戚”,帮助村里改善基础设施、谋划产业发展。

村民李迎春在联户干部的帮助下,调来了基础母羊,建起了暖棚羊圈。“80只羊,今年能卖60只、收入3.6万元哩。”他说。

双联行动中,双联干部通过协调发放双联惠农贷款,引导联系户扩大养殖规模,新建规模养殖圈舍120座,培育10只以上养羊大户36户,发展百只以上养羊大户2户,成立养羊协会1个。双联行动不仅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更增强了大家早日脱贫致富的信心。

据了解,双联干部带动寺子村群众种植全膜玉米3600多亩,搭建日光温棚200座,种植蔬菜70多亩,建立200亩药材种植基地1处。围绕产业发展,联系县农技部门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300多人次。同时,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年活动,扶持完成寺子村村址改扩建项目,建成了面积77平方米的村级培训室。今年年初提出的16件联系帮扶实事,目前已落实11件,其他5件正在加紧落实中。

新闻推荐

通渭:秋季覆膜战正酣

通渭:秋季覆膜战正酣通渭:秋季覆膜战正酣本报记者王雨通讯员王继红近年来,通渭县大力推广以秋覆膜为主的农业新技术,走出了一条“修梯田—调结构—搞养殖—建沼气—肥还田—再种植”的旱作循环农业发...

通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