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三届“甘肃省十大杰出残疾人”候选人公示

甘肃日报 2012-07-18 00:56 大字

1.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残联举办的第三届“甘肃省十大杰出残疾人”评选活动,旨在弘扬人道主义,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克服困难和努力奉献的精神,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残疾人,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2.省评选活动组委会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对各市州推荐上报的候选人进行了认真审查,确定了20名候选人。现将20名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和简要事迹在《甘肃日报》予以公示(以姓氏笔画排序)。

3.公示时间为7月18日至7月24日。公示期间欢迎社会各界进行监督。监督电话:0931-8821994,8414362。

第三届“甘肃省十大杰出残疾人”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二○一二年七月十八日

王彤,女,42岁,大学文化,视力残疾,兰州大学医学管理处职工。

儿时因误诊导致双目失明。1986年考入兰州特殊教育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习中医推拿,毕业后进入兰州大学医院工作。1999年又进入新疆医科大学学习针灸推拿,成为一名针推专业的盲人本科生。她潜心钻研业务,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聆听著名专家的学术讲座以及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撰写论文10余篇,其中有三篇发表在国家级医学期刊上,4篇分别荣获了“全省盲人按摩优秀学术论文”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她坚持学习,2008年考取了计算机系统操作员三级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2010年又取得了由人社部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颁发的《GYB》和《SYB》培训合格证。2004年,她创作的《我的良师益友》荣获兰州人民广播电台“我与兰州广播征文活动”一等奖;2009年,作品《祖国见证了我的成长》荣获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国庆60周年征文活动”一等奖、《心中的光明》获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与新中国风雨同舟征文活动”三等奖;2011年10月,作品《心中的赞歌》在“甘肃省首届盲人读者有奖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王芩,女,44岁,汉族,肢体残疾,酒泉市肃州区薇薇新娘婚纱影楼经理。

幼年时因患小儿麻痹导致残疾,由于家庭条件拮据,高中毕业后,为了生活,为了圆一个梦想——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婚纱影楼,她用了10年的时间,不论严寒酷暑,天天拄着双拐学习摄影、冲印、彩扩技术,通过不懈努力,2009年,她多方筹集资金50万元,成立了薇薇新娘婚纱影楼。4年来,她凭借着先进管理理念,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地位,目前她的影楼占地1200平方米,员工20余人,年收入突破30万元。为了回报社会,她不但免费培训残疾员工,而且从每笔生意费用中抽出20元钱,建立了“薇薇新娘慈善基金”。逢年过节,她带领着公司员工,到各乡镇慰问残疾人,为他们送去了大米、油和慰问金,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王满意,男,22岁,汉族,中专学历,视力残疾,兰州市体校学生。

他因患先天性白内障,双眼视力只有0.1。上学时,十几里的山路都要由父亲接送,后来他就坚持不让父亲接送,因为他找到了一个乐趣,就是奔跑,他上学一天一个来回,练就了一副好的脚板。随着病情加重,严重的视障影响了他的学业,12岁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但是他坚持练习跑步。2002年,经过40天的顽强刻苦的训练,在第六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上,他被选为定西市田径运动员,取得了T13级800米比赛的金牌。同时他被选到了省残疾人运动队,经过系统而艰苦的训练,在2009年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中,他获得T12级别10000米、5000米和1500米三枚金牌,并打破了10000米全国纪录,被誉为“三金王”;2010年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他夺得T13级5000米金牌;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他勇夺T13级5000米和10000米两枚金牌。他先后被评为“甘肃青年五四奖章”“全省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个人”。

刘文新,男,47岁,汉族,大学文化,视力残疾,兰州市七里河区文新盲人按摩中心主任。

17岁时由于意外导致视网膜脱落致残。1986年考入河南盲人按摩学校,毕业后在平凉五二职工总院工作;1996年参加成人教育考试,考入陕西中医学院,取得了本科学历;2003年创业开办文新盲人按摩中心。10余年来,他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得到了众多患者的好评。在行医过程中,他多方查阅资料,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通过购进先进治疗设备、改良治疗手段等方法,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专门研究,并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他撰写的按摩学术论文《全电脑三维结合按摩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甘肃省三等奖。2003年至今,他治疗腰椎间盘患者1500余人,治愈率达98%。对于家庭困难和残疾人患者,他还经常为其免费提供食宿,甚至免费治疗;先后出资4万余元资助14名贫困家庭的学生上学,为灾区累计捐款2万余元。他先后被评为“兰州市残疾人先进工作者”“兰州市十大优秀残疾人”“兰州市自强模范”“全省优秀盲人***师”。

齐国文,男,44岁,汉族,大学本科学历,肢体残疾,武威市凉州区黄羊康复医院院长。

他出生于中医世家,刚满一岁时患小儿麻痹导致左腿残疾。初中毕业后,他在父亲的中医诊所开始学习中医。1990年,他在父亲的中医诊所基础上,成立了“齐国文诊所”。他不断地向当地名医、专家学习,并自费到凉州区卫生学校和北京高等中医药培训学校进修学习,在儿内科和残疾人康复治疗方面取得显著成绩。2003年,他筹资240万元成立了黄羊康复医院,先后有200多名残疾人得到有效康复治疗,为部分贫困残疾人减免治疗费用十多万元。同时,他利用医院的便利条件,大力培养已经康复的残疾人学习康复治疗方法,并送他们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学成后让他们在自己的医院就业。从2009年至今,他每年到凉州区特教学校看望残疾学生,并送去专用生活用品。2003年、2008年,他连续成为第四、第五届省、市、区残联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荣获“全省自强模范”称号,2007年荣获“全省优秀残疾人”称号。

刘旭东,男,44岁,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肢体残疾,平凉市泾川县旭升面粉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自幼患小儿麻痹致残,1992年学校毕业后,由于就业压力大,他把需要招聘的企业名单都记在纸上,带在身上多方应聘,最终在县保险公司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并很快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不服输的他并没有安于现状,1997年,他开始自己创业,2002年,他筹集资金150万元,办起了旭升福利面粉加工厂,年产值达1130万元,年利税13万元。2007年,面粉厂更名为泾川县旭升面粉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并与陕西一企业合资建立了陕西岐山红星酿造厂泾川残疾人福利分厂,年产优质面粉5000吨,挂面5000吨,食用保健醋8000吨,年产值达2600万元。他心系残疾人,一次性安置残疾人就业50名,为泾川县经济发展和残疾人就业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陈武,男,42岁,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肢体残疾,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街道安定门社区残协专干。

他出生仅4个月因患小儿麻痹致残。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1997年获得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大专学历,2001年获得助理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为了挑战自我,他32岁选择了游泳运动,付出了数十倍于常人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在全国、省、市、区举办的各类游泳比赛中获金、银、铜牌10余枚。2008年横渡长江、2009年横渡刘公岛海湾、2010年横渡琼州海峡和台湾日月潭,他不断超越自我,填补了多项甘肃省公开水域横渡的空白。尤其是2010年历时8小时零5分横渡了琼州海峡,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2010年7月获得团省委、省青联授予的“甘肃青年五四奖章”。

苏建荣,男,25岁,汉族,高中文化,肢体残疾,甘肃省残疾人体育运动员。

他自幼患脊髓灰质炎致残,架着双拐读完了小学和初中。2004年,选入省残疾人运动队,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训练,从游泳训练一直转到投掷训练。他拄着双拐付出了数十倍于常人的努力,在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残疾人赛事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0年,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铅球比赛中,他以9米41的成绩刷新了F55级别全国纪录,同时获得标枪冠军、铁饼亚军的好成绩。2011年,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他收获1金1银1铜,为甘肃省残疾人体育作出了贡献。

杨东明,男,24岁,汉族,大专学历,肢体残疾,兰州觉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0年因意外造成高位截瘫和严重的肾衰。在家乡通渭县“书画艺术之乡”浓厚氛围熏陶下,开启了他对书画艺术的探索。从此,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书画中,多年来,他一边做着康复治疗,一边潜心学习书画。2005年至今多次在国家和省上举办的大型画展和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先后被选为甘肃美协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台湾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画家协会会员。2011年,他在兰州创立了觉知艺术培训学校,开办美术培训班,为残智障人士免费教学。他先后为汶川地震和弱势群体累计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书画作品,他的事迹先后被省市媒体报道,被誉为“通渭‘保尔\’”。

杨留彦,男,45岁,汉族,大专学历,肢体残疾,陇南市康县梅园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经理。

幼年时因医疗事故导致右下肢截肢,从未上学的他自学了小学全部课程并考上了初中。但是,由于体检不能过关,被挡在了高考门外。为了圆一个大学梦,他选择了全脱产的省电大中文专业,并以的成绩获得了省电大大专毕业证,进入县民政福利公司,先后担任会计和秘书工作。1999年公司倒闭后,他决心自主创业,经过市场调查和前期准备,2004年,他开办了梅园土特产有限公司,开发了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把产品逐步打入全省各地市场,公司当年销售额就达到60余万元。2010年,他筹资20万元办起了组装厂,与台资企业签订了电子元件组装合同,并把该厂确定为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

杨吉祥,男,37岁,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肢体残疾,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镇政府干部。

5岁时因病致双腿残疾,他拄着双拐坚持上完了小学、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天水农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水麦积区马跑泉镇政府工作,通过自学,陆续获得了中央党校大专和省委党校本科学历,现为镇残联理事长。购置了一辆助力三轮车,常年在27个村2个居委会进行走访调查,把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始终记挂在心里。2009年,通过多方争取小额贷款40万元,对全镇80户可扶持残疾户进行了扶持;2010年为贫困残疾人新建35座沼气灶;在他的协调组织下,有146人次残疾人享受农村贫困救济、救助资金23000余元,32人次享受五保定救、救助资金7560余元, 51人次享受临时救济,救助资金24万余元,并将250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为120余户残困户实施危房改造。他先后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先进工作者”,被市残联评为“先进个人”,被麦积区政府评为“全区低保工作先进个人”。

严文涛,男,50岁,汉族,中共党员,高中学历,肢体残疾,甘南州舟曲县峰迭乡磨沟村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

在一次塌方中,22岁的他为抢救一名小孩子,被石头砸伤了脊柱,下肢高位瘫痪。面对困境,他挺了过来,开始潜心自学医学,他在村庄路边办起了小卖部,并订阅了报刊,给大家收发信函。2004年,他给《金盾》杂志写信,出版社被他的真情感动,为他捐赠了1万元的图书,帮他办起了一个农家乐文化室,目前,文化室藏书已达3500册。他热爱写作,作品多次在省、州举办的比赛中获奖。2007年4月开通了“截瘫热线电话”,他的事迹和热线电话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通。2009年,在县残联的积极争取下,他联系附近的4个村的40户残困户成立了腾达残疾人养殖专业合作社,省残联为合作社解决项目资金10万元,目前,这个养殖场已经成为40户残困户携手走向脱贫致富路的引擎。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村残疾人专职委员”“全省残疾人自强模范”“全省优秀残疾人专职委员”“全州优秀共产党员”,被中国残联誉为“深山海迪”。

赵健全,男,44岁,汉族,中共党员,听力残疾,庆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

1993年7月毕业于甘肃艺术学校特教美术班,做为一名聋人教师,他默默从事特殊教育工作18年,通过在职自学,先后取得美术教育自考大专、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凭,成为甘肃自考史上第一位获得本科文凭的聋人。做为聋人教师,他利用自己与聋生之间容易沟通和理解的便利条件,主动去接触他们,了解他们的想法,疏导他们的心理。他先后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带领学生参加省市教育教学竞赛屡获佳绩。他还担任市聋协主席,经常利用双休日和假期投入聋协的工作,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庆阳市聋人有了自己的活动室,每周六都有聋人的固定聚会,不仅增加了聋协的内部的凝聚力,而且丰富了聋人的精神生活,他还为大龄聋人青年牵线搭桥,有6对聋人朋友在他的牵线下喜结良缘,受到了聋人朋友的一致好评。2003年他被评为“全省自强模范”,同年9月出席了全国第四次残疾人代表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1年获“‘十一五\’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党小莉,女,41岁,汉族,肢体残疾,临夏州和政县党氏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幼年时由于高烧导致下肢残疾。1990年初中毕业后在自家开办的印刷厂学习排版、印刷技术,1991年担任印刷厂厂长。2004年,在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6万元购买旅游观光车,加盟和政县松鸣岩旅游业。2009年成立党氏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名残疾人,她通过不懈的努力,公司已发展加盟店160多家,直营店16家,配送中心2处,年销售额达8000余万元。她做为一名残疾人创业者,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组织公司员工累计捐款3万余元。2007年被县妇联评为“致富女能人”。

郭建锋,男,41岁,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肢体残疾,中核四○四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分析室主任。

自幼患小儿麻痹致残,疾患为他的人生道路带来了重重困难,无论是上学、工作还是生活,他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1995年大学毕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兢兢业业地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赏识。1997年到2007年的十年间,他和同事担任了10余个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做为技术负责人,他和团队的同事一起经过无数个昼夜的努力,历经了无数次的失败,一次次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为国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10余年的科研技术工作中,他为企业多项科研的顺利完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企业先进科技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科技进步奖、学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秦晟,男,46岁,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肢体残疾,张掖市肃南县马蹄学校教师。

1987年因车祸致残,他以自信自强的顽强信念,乐观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2004年取得河西学院汉语言文学大专学历。27年来,他迈着残腿无数次闪现在山间羊肠小道,一次次地家访,动员牧区孩子上学。2006年9月调入马蹄乡学校,任小学教研组组长,创设科学化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和积累了一些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寄宿制办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在业余时间里,他爱好写作、书画,反映牧区教师成长的长篇小说《清清的都麻河》将出版,诗歌《啊,祁连山》、书法《我见青山多妩媚》等多篇作品在省、市比赛中获奖。先后被乡政府授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被乡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德育工作者”,并获“全省师德标兵”称号。

曹会琴,女,40岁,汉族,初中文化,肢体残疾,嘉峪关市新城镇政府残联专职委员。

10岁时因手术失败造成终身残疾。2002年,她被推选为全镇残疾人代表,参加了市残疾人代表大会,并被公开招聘为新城镇残联专职委员。面对着陌生的工作、薄弱的基础,她不断地鼓励自己,想残疾人所想,急残疾人所急,走村入户,以饱满的热情忘我的工作,全心全意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在她的努力下,建立了规范的数据库,完成残疾人危房改造103户,为困难残疾人申请纳入低保200余人次,为38名残疾人申请阳光家园托养服务资金,为困难残疾人申请救助累计300余人次,接待来访残疾人600人次,处理残疾人各类来电来函300余件。在她的努力下,新城镇先后被评为“全省特奥示范社区”“全省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她个人先后被国家、省、市残工委评为优秀残疾人工作者。

常伟,男,52岁,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视力残疾,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主任科员。

他曾是一名军人,服役十年间荣获嘉奖六次、三等功一次。1988年转业到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后因公受伤致盲。他勇敢面对现实,努力学习盲文,并进行文学创作,在省内外和国家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近20篇。1998年,参加了全国法院干部业余大学审判专业的学习,并取得了法律大专文凭。后来学习中医按摩,虚心地向省内外专家、教授请教, 2005年撰写的论文《中草药结合按摩治疗颈椎病65例》荣获中华医学会二等奖,同年,晋升为中医副主任按摩医师。2008年7月,当选省盲人协会主席以后,经常深入到盲人朋友中调查研究,把盲人群体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反映给省残联理事会。2010年与省中医学院合作开通了盲人免费心理咨询电话,先后为630多人进行了心理疏导。同时,以助残日、盲人节等节日为契机,组织广大盲人朋友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2010年,筹措善款3.8万元,为兰州市盲聋哑学校360名学生制作了新校服。2009年被评为“甘肃省自强模范”,2011年被省政府残工委评为“十一五”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傅连鸿,男,48岁,汉族,农工党党员,高中文化,肢体残疾,兰州大大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法人。

1岁时患小儿麻痹致残。从1980年开始,他用800元作为启动资金,在水产、陶瓷、餐饮行业艰苦创业,历经20余年的不懈努力,使企业不断发展扩大。目前,公司在全省已有8家餐饮连锁店,企业年产值1000多万元,累计纳税达3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他始终关注弱势群体,企业累计吸收了残疾职工90余人,先后筹集资金6万余元资助了10余名贫困、残疾学生、下岗职工和困难群众,累计为灾区等捐款10万余元。作为兰州市政协委员、城关区人大代表,他经常围绕残疾人就业、康复、维权、生活保障等切身利益,向市政府建言献策,其中《将重度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和《提高残协委待遇》等提案得到兰州市政府采纳,使万名残疾人受益。他先后被评为“兰州市就业与再就业青年创业明星”“甘肃省优秀残疾人”“甘肃省自强模范”“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自强创业优秀奖”。

魏玉平,男,42岁,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肢体残疾,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中心小学校长。

10岁时因意外失去右手,在家人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下,他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他学习刻苦、顽强奋进,从小学、初中到师范,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1989年,他从金昌师范学校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并被分配到金川区宁远堡镇学区任教师。从教13年的时间里,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并通过了汉语言文学大专、本科的自学考试,取得了兰州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学历。1998年8月,他担任金川区宁远保镇宁远小学校长,由于受经费制约,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校园环境非常差,在他的不断争取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重新整修学校,完成了校园地坪硬化,绿化面积达到30%,被金昌市教委命名为“金昌市绿色校园”和“三化”建设先进学校。2001年,在他的推动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方案》在金川区宁远学区中小学推广。他被金川区委区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被金昌市教育局评为“教育管理先进工作者”,并先后被金川区教育局评为“优秀校长”“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

新闻推荐

为特色产业搭建平台

为特色产业搭建平台 本报记者 宋振峰 土地修平了,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粮食增产了,农民的粮食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然而,农民的花钱问题怎么解决?2009年,甘肃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134元,仅占全国农...

通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通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