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通渭男人的剪纸情结

兰州晚报 2012-02-15 16:58 大字

剪纸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的民间艺术,这门艺术传承数千年来基本靠女性完成。在定西市通渭县,却有一位男子,他在剪纸领域里游刃有余,将一把剪刀使得炉火纯青,并且在剪纸领域里剪出了名堂。这个人就是现年34岁的党文博。

如数家珍

党文博,今年34岁,现为中国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兰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定西市剪纸协会理事、定西市剪纸十大传承人。其剪纸作品《生肖祥和、万事如意》获“西风烈”全国剪纸大赛金奖;《小毛驴》获桐庐全国剪纸大赛三等奖;多幅作品在省市展览中展出并获奖。

进入党文博简单朴素的工作室,满屋子的剪纸作品。说起剪纸,党文博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在通渭农村,修上房(陇中俗称客房)讲究四门八窗,且不说门,单说八扇窗户,就让掌握剪纸这门手艺的人有了用武之地。通渭农家的窗户以木棂窗为主,最普遍的为五五二十五格,大的七七四十九格,又称百格窗、中国窗。到了年关,家家户户都要在窗格纸上糊上洁白的纸,贴上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剪纸。通渭剪纸,色彩丰富,形式多样,以阳刻为主,有单剪、阴阳复合剪、对称剪。通渭窗花中最多见的形式为“团花云子”、“棋盘”、“镶窗”等饰样,是甘肃陇中窗花中最经典的格式。

聊到兴起,党文博拿出一张红纸,当场表演了剪纸技艺,不用任何描绘,直接用剪刀在红纸上剪。2分钟后,一支栩栩如生的玫瑰就绽放在党文博灵巧的手上。

剪纸要领

党文博说,一幅普通的剪纸作品,要花三到四个小时。剪纸过程中最忌心浮气躁,因为只要一个地方没有剪到位,之前所有的心血就等于白费。因此,更需要细心、用心、耐心。

“花是有心草,怎么剪就怎么好。剪朵花,配只鸟,添枝加叶全靠巧”,这种剪随人意,自由表现的手法,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粗犷清新的格调,沁人心脾的乡土气息,充满装饰情趣的风格,原始而又质朴的气质,既不卖弄,也不炫耀,随手剪来,更无矫揉造作或哗众取宠之感,这就是通渭窗花的风格,浸透着通渭人对生活的执着与乐观,洋溢着浓厚的浪漫气息,以质朴纯真而动人,以情真意切而为人称道,其放任不羁的表现手法和稚拙原始的趣味就更为人们所推崇。

剪纸危机

党文博喜欢上剪纸源于一次美术课。“小学时有一门剪纸课,当时我剪得就比其他人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之后我就迷上了剪纸。上大学期间,有生活实践课,自己就选修剪纸,就这样20多年,我一直都在剪纸,并把它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党文博说。

从最简单的花鸟虫鱼剪起,走过了最初的生硬和笨拙之后,党文博的剪纸工艺开始渐渐成熟起来。他接着练习剪人物肖像,古代的《水浒》、《三国》人物,身边的亲朋好友都是他剪纸题材。“剪人物肖像重点在于神似,只有了解人物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心情才有可能剪得像,剪得惟妙惟肖!”党文博对记者说。工作之余,党文博到剪纸艺术氛围浓厚的通渭农村拜访民间剪纸艺人。看到自己喜欢的剪纸,党文博会掏钱买下来,回到家里后再根据原作加以创作。这些年间,通渭境内的剪纸艺人他基本上都走访到了。

党文博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一直靠口口相传。以通渭为例,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生活富裕之后,传统建筑在风格上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的棋窗则由大块的玻璃代替,传统建筑格局的变化为剪纸的发展带来一定阻碍。这门曾经被老百姓喜爱的艺术,如今已开始被人们淡忘,面临失传的危险。现在通渭会剪纸这门手艺的人也不多了。

新闻推荐

上街呼唤爱心募集4万元善款

妈妈在照顾婷婷本报讯雷婷婷就读于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是个活泼、开朗,非常有朝气的女孩,学习成绩优异。但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她经常产生头痛、恶心、呕吐等...

通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