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书记”陈守英:马铃薯种出好日子

定西日报 2020-12-26 07:48 大字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石建强

从打工者到村书记:一颗赤心为百姓

“他是全村见过世面最多的人,也是全村头脑最灵光的人。”高泉村老百姓都这样评价陈守英。

从小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当过装卸工、蹬过黄包车、开过出租车、干过小包工头……2008年,在外打工的陈守英买了一辆面包车返回家乡,从此之后,他的命运与整个高泉村便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谁家要去镇上买个东西,谁有病要去医院,谁家要接亲送友……只要一个电话,他随叫随到,只象征性地收个油钱。

2008年,高泉村实施易地搬迁工程。但村里有些人不但自己不愿意搬,还到处游说影响别人拿主意。陈守英就当起了党的政策宣传员,“新房子好,住着舒坦,交通用水用电方便,娃娃上学方便,娶个媳妇更方便,另外,政府还给咱们补贴呢……”

在他的耐心劝说下,乡亲们的排斥抵触情绪没了,最终都同意搬迁。

由于镇村规划搬迁房为自建房,看到有些搬迁户没有建设能力,陈守英就主动组织承包了30户的房屋修建工程,确保了年底搬迁入住。

“在我眼里,这是个小事,但在大家眼中却是个大事,大家都说我是个热心肠、能干成事的人。此后只要谁家有事情总会来找我帮忙、商量,我从不拒绝。亲朋好友也经常鼓励我当村干部带动大家。”陈守英告诉记者,2009年7月,他被选举为村主任。当选后,家里人都不理解他。因为当时的高泉村只有300户人,贫困户就占了一半,人均收入只有1600元左右,全村基本上没有经济来源。另外,他那几年跑车,生意还不错,当了村主任后,时间上不自由,收入也就低了。

“可是想起村里人对我的信任,想起镇村干部对我的期望,想起这么好的国家扶贫政策,我就没理由撂挑子。”陈守英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我们村却还是老样子。我们村不能再穷下去了!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

2013年5月,陈守英正式当选高泉村党支部书记。“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每当看着周边村都有自己的产业,人人都挣了钱,再看看我们村,我的内心就很煎熬。”陈守英说。

谋定产业富民路:马铃薯种出好日子

正在陈守英为找不到致富路迷茫的时候,2013年11月安定区政府组织的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让他看到了马铃薯产业致富的希望。

“那次培训,我了解了安定区各村的产业发展历程和模式,让我意识到属南山二阴区的高泉村特别适合种马铃薯,我一下子心里亮堂了!”

此后,陈守英便把全部心血都放在发展马铃薯产业上。但当时老百姓种马铃薯面临着没有销路、收购价低、品种不良等一系列问题,有时就算低价卖了出去,对方也是“打白条”,几个月都拿不到钱。任他怎么动员,依旧没人买账。村里人照样忙着打工,那么多地,只种些夏季收的小麦、胡麻、燕麦,收成很低!

“喊破嗓子没人听,只能做出样子让大家看。”

陈守英决定赌一把,事实也证明,他这次赌对了。2015年,他贷款流转了50亩土地全部种植了马铃薯,同时还动员5户种植户一起种。当年下来他的马铃薯一亩卖了3500元,除过成本,净收入10万元以上,他带动的5户种植户收入也很喜人。

这件事让群众开始相信种马铃薯能赚钱了!于是大家开始主动联系他买良种,跟着他一起种马铃薯,镇上也给予他相应的农资支持,就这样,高泉村的马铃薯产业发展起来了。

前些年,村里人种地耕地用的是手扶拖拉机,费人力不说,速度也慢。陈守英就四处借钱自己买了全村第一辆四轮拖拉机,因为看到了这个拖拉机的好处,其他人也跟着用了起来。现在村里的拖拉机达到了100多台,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随着村上的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回乡创业的人也越来越多。

31岁的低保户苏建军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大学毕业后,自己在外打工多年,有时对于未来感到很迷茫。当时听说陈书记种植马铃薯带动全村人脱贫致富时,就萌生了回家创业的想法”苏建军说。

“陈书记对我很支持,也很尊重,让我回乡做电商,合作社免费提供场地,并通过镇上申请了十万元大学生创业无息贷款,现在,我通过做电商销售马铃薯,家里新房子盖起了,媳妇也娶上了,年收入最低也在十万元以上,还能照顾生病的父母。”苏建军说。

和苏建军一样,这几年,高泉村的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搞养殖、搞产业的越来越多,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高泉村马铃薯产业发展也不是一直顺风顺水。

2015年秋,陈守英将村上的马铃薯收完后全部交到了企业。“本来很高兴,想着大家跟着我辛辛苦苦一整年,这下总算能挣到钱了。但没有想到的是,收购企业嫌我们的马铃薯卖相不好,挑挑拣拣,基本上一半马铃薯都退了回来。”

这一次,让陈守英意识到,不光要让乡亲们种,还要让乡亲们种得好、卖得更好。

2017年,陈守英注册成立了定西兴泰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大家提供技术支持,从整地、铺膜、除草、施药、播种、收购、兑付款等实行一条龙服务,这样既解决了马铃薯品种的问题,又解决了大家卖不上好价钱的后顾之忧。

“咱们的日子要越过越好呢,政府拉我们一把,我们自己也要鼓劲,这样才能真正脱贫致富。”这是“洋芋书记”陈守英挂在嘴上的一句话。这句话,他说给乡亲们鼓劲,也说给自己加油!

如今,合作社引领带动全村种植马铃薯3500亩,其中有40户贫困户由合作社全面帮带。仅在马铃薯销售方面,户均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收入1.6万元以上。

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全村人共同努力,共同奋斗,为打造美丽高泉出谋划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好转,高泉村的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先后建成了文体广场、乡村记忆馆、风貌墙、枫桥亭、村史馆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党支部带头引领群众自觉抵制不良之风,孝老敬老、和谐邻里、破除陋习、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也随处可见,全村人的生活水平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陈守英告诉记者,“产业发展上去了,村民们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如今的高泉村,已从贫困落后村变成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回想当村干部的这十年,回望从一个只知道赚钱养家的打工人成长为一个心中牵挂着老百姓的村干部的奋斗历程,陈守英感慨万千。他说,“有人说是我让高泉村村民富起来了,但其实是老百姓让我真正“富”了起来!”

正是千千万万陈守英一样的洋芋书记、马铃薯科技工作者和各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推动定西马铃薯产业步入科学化布局、集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的新阶段,种植面积由100万亩增加到300多万亩,总产量由不足10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2019年,定西市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到187亿元,农民人均产业纯收入19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3%。2020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7.47万亩,年鲜薯外销稳定在200万吨左右。定西市现有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8家,加工能力81万吨,研发并生产马铃薯馒头、面条等主食产品,形成了循环生产加工链条。

今天的中国薯都定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薯制品加工基地和全国马铃薯产业的重要科技研发推广中心。

在安定区团结镇高泉村,一提起马铃薯产业,人们就会想起一个温暖的名字——“洋芋书记”陈守英。

陈守英是高泉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村里的马铃薯种植大户和致富带头人。他在村里创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起了3000亩马铃薯产业园。如今,他的合作社社员从最初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300多户,辐射带动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1万亩,高泉村也被中央宣传部、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民政部、司法部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陈守英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曾经只用来填饱肚子的“麻洋芋”,变成了高泉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新闻推荐

“断卡”行动登报转入长期不动户后销户清单

根据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文件农银甘发【2020】140号文件,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断卡”行动实施方案》,...

定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