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无止境 “两桥”见真情
□赵志刚
朱家湾村地处安定区杏园乡东南部,属于深山区村,距离杏园乡7公里,总耕地面积4832.25亩,人均耕地面积7.4亩。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共166户640人,村民小组之间交通十分不便。
今年10月,在市消防救援支队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民历时28天,投入300余名劳动力,在沟壑纵横的深谷里,修建起了两座钢筋混凝土拱桥,老百姓亲切地称它为“同心桥”。
“村部和其他四个社的连接处有两座小桥,我们把这种相对较小、用于在雨季排洪和在旱季农用车通行的桥称为翻水桥。一旦发生山洪,洪水会直接淹没桥面倾泻而下,村民出行和孩子上学都很困难。”村民朱礼说。
2015年的一个冬天,村民朱维宝突然腹痛,在家人用架子车将其送往医院途中,因为高低不平的桥面已结冰,路上耽搁的时间太长,差点出了人命。医生告诉他得了急性尿结石,如果迟半个小时,可能就有生命危险。同样在几年前,相邻的白山村有一名智障残疾妇女,在经过这条河湾时发生不测……这些,都成为朱家湾村村民心中永远的痛。
今年8月份,连续的强降雨导致两座翻水桥被冲毁,上朱家湾、刘家岔、上小岔及下小岔四个社近110多户村民的千亩耕地都在河湾对面,作为必经之路,两座翻水桥的损坏,给老百姓种地、拉田和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当地政府历任领导都非常重视这两座桥的修建工作,前后几次拨付专项经费修桥。但是这里地形特殊,近十年,两座桥就被冲毁过三次,村委会也组织修了三次。每次修建时,资金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本应用石料和混凝土铺垫的地方大多以黄土夯实,造成地基和桥体不坚固。“尤其是今年,降雨量是这几十年来最多的一次,翻水桥在八月初的那次大雨过后就被冲毁了,村委会只能在桥的两侧放两块警示牌。”村文书朱贵堂发出了感叹。
驻村帮扶工作队下定决心,要重修翻水桥,修条结结实实、经得起暴洪考验的桥。
说干就干,今年10月8日修建工作正式开始。帮扶队和在家的部分群众一起用铁锹挖土,用锤子砸石,用手抱水泥……经过大家努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修建起了两座长分别为11米、8米和宽4米的桥。当时,朱家湾村的多数男性劳动力外出打工,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妇女。白天,她们要像男人一样去修桥,晚上还要做家务。44岁的村民夏金萍就是其中的代表,她说,由于对未来充满了向往追求,大伙儿起早贪黑修桥,虽然累但很快乐。
由于交通不便,资金缺口又大,当地乡政府在积极衔接争取到东西部扶贫协作“携手奔小康”行动结对帮扶资金2万元的同时,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也积极行动,一方面寻求附近挖掘机等机械,一方面联络亲朋好友解决修桥所需物资,并得到了大家慷慨相助。先后提供了价值3.7万余元的水泥、石料和沙石及钢结构护栏,最后利用废旧轮胎美化了两座桥及周围环境。
村党支部书记张明远说,驻村帮扶工作队用实际行动证实了他们的初衷,就是要让朱家湾村的贫困户尽快脱贫,让所有人依靠自己诚实劳动走上致富道路。
新闻推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曹立萍对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而言,融资难首先体现在“首贷难”。何为“首贷”?“首贷”又难在哪儿?所谓“...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