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从定西走向世界
秋收时节,陇中大地遍野金黄,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9月23日,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记者来到安定区鲁家沟镇易地扶贫产业园定西海阔种子农民专业合作社,感受王海玺的“制种”梦,和他一起分享丰收的快乐。
本报记者杨晓军
如果说“一粒种子能改变世界”,王海玺更愿意相信“一粒种子能改变命运”。因为一粒粒微小而又金贵的种子,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从军六年,从部队复员回到定西老家,在安定区香泉镇一个乡间僻壤,王海玺做梦也没有想到,此后的人生竟然会和“制种”这么高大上的事业有了交集。
1988年,复员回乡的王海玺接受当地劳务派遣,前往中国石油大学下辖的一个大型农场从事园艺工作,说到底也就是栽花种草的一些粗重活。但机缘巧合,他认识了一位做国际贸易的台湾商人,手上掌握着许多国际种业巨头的客户资源。
国际市场对优质蔬菜种子的巨大需求,尤其是制种代繁的巨大利润,吸引着王海玺一头扎进了深不可测的未知世界。从1994年在张掖市建立首个制种基地,王海玺在这条道路上已摸爬滚打25年,对制种扩繁知识熟稔于心,对国际贸易流程了然于胸。
2016年,王海玺决意回家乡发展。经过考察,他把目光聚焦在了安定区鲁家沟镇。这是一片宽阔而平坦的河川地,肥沃的土壤没有一点污染,加之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供水有保障,这些都为蔬菜制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王海玺注册成立了定西海阔种子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鲁家沟镇南川村、将台村1000亩土地,建成2座智能连栋日光温室和300座塑料大棚,以及500亩露天制种基地,主要生产番茄、甜椒、辣椒、南瓜、菜苔、芥兰、油麦菜7大类320个品种的蔬菜种子,还有一些少量的花卉种子。年生产各类种子2000多公斤,产值600万元人民币。
金秋九月,正是收获的季节。走进鲁家沟镇易地扶贫产业园,定西海阔种子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多座塑料大棚,沐浴在耀眼的阳光下熠熠发光。大棚内,务工的农民正在紧张地采摘各种蔬菜,鲜红的甜椒、滚圆的番茄铺满一地。
与其他普通蔬菜不同的是,这些采收的蔬菜果实不会被送到市场上去销售,而是会把它们打成酱汁,然后在太阳底下曝晒发酵,将种子和果肉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种子经过清洗后风干或烘干,通过机器进行精选,去除杂质和秕子,再进行自然晾晒,将水分控制在标准范围后开始装袋。待全部种子颗粒归仓后,就可以办理产地检疫、出境商检、海关报关等手续。
因为涉及转基因和病毒、病害检测,农作物种子出口贸易管理极为严格,流程也极为繁琐,等待商检和通关的过程尤为令人煎熬。
待到海关结关放行,这些出产自定西黄土地的种子便会踏上国际旅程,乘坐飞机或轮船,出口到美国、法国、巴西、日本、印度、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撒落在世界各地的土壤,发芽、开花、结果。
新闻推荐
在希望的田野上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定西市见闻
■本报记者陈昕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