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生态引擎”带出产业脱贫加速度本报记者 朱常青 晁君杰
“生态+旅游”
贫困户过上幸福日子
层峦叠翠、峡谷深邃、水绿清幽,云烟缭绕缥缈,如若天堂仙境——这就是国家级4A级景区贵清山。
背依这么好的生态资源,但地处贵清山峡口的新寺镇青瓦寺村民过去可没觉得这有多好。“那时候,我们无非就是在路边向来玩的人贩卖一些山野特产,没人把这事当成是正儿八经的赚钱门道。”如今同样开办了农家乐的成月奎,只要说起那时候的“傻”,就一直憨憨地笑。
“那时候,我们就想不起开个农家乐么。其实,外面的人来了,除了游山玩水,还想的是住下来感受一下咱们的这好环境,吃一吃咱农民的饭菜。”成月奎如今在乡村旅游扶贫政策帮助下家里修了两层楼,提供吃饭住宿一条龙服务。他说:“只要有条件、有办农家乐的想法,镇上就会给我们提供政策资金扶持和各方面的服务指导。”
政府推动、政策引领,村民们这种观念思维上的大转折、大变化其实也是来自于政府发展思路的调整。
2015年以来,漳县把生态旅游作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来抓,把“吃农家饭、游山村景、享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助推脱贫致富的重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扶持发展农家乐,引领村民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来,形成了吃、住、游全方位旅游体验,既满足了当下旅游产业的需求,也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如今,从贵清山峡口出来,在不大的青瓦寺村,有62家农家乐,旅游旺季家家生意红火。山里出产的蕨菜、乌龙头、羊肚菌、野蘑菇等绿色野菜,成为游客品尝和购买的美食。
“游客多得很,山上的野菜都能变成钱。办农家乐,比种地划算多了!”在青瓦寺村采访时,不止一位从事农家乐经营的村民向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依托生态资源,青瓦寺村贫困户从2013年底的262户1271人下降到2018年底的10户4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82%。乡村旅游在助推脱贫攻坚、改善人居环境、持续助力增收等方面着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旅游”
传统农民当上新型农业工人
漳县作为定西市生态资源最好的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到21.01%,远远超出定西市乃至全省水平。正是有着这样的生态资源,“绿色”一直是漳县一张美丽的名片,也吸引着外来投资者的目光。
王伟珂,一位豪爽的山东大汉,过去一直在青岛做园林绿化生意。2014年,他将目光放到了还是国家级贫困县的漳县,依托贵清山良好的自然环境搞起了生态旅游项目。
“这里紧靠贵清山,发展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前景好得不得了。”站在已经很有规模的贵清山植物园旅游观光基地,王伟珂手指着不远处烟雾缭绕中的贵清山,很有信心地告诉记者。
与山相依、与水相伴,良好的自然生态、优美的景区环境。“游完了吃饱了,大家应该有个坐下来休闲放松、体会大山清幽的地方。”王伟珂的植物园与贵清山毗邻而建,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养生休憩、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观赏类森林植物园。
植物园计划建设观赏区、种植园区、示范园区和旅游休闲中心等四大功能区,(下转第三版)
漳县,青瓦寺村。送走几位兰州游客,去年刚开办了农家乐的成东彦,又迈着欢快步伐走向厨房准备饭菜,开始迎接来自青海的自驾游客人。“我们紧临贵清山,每天都要接待许多自驾游的客人,有时忙都忙不过来。”她笑呵呵地说。
而在过去,望着人来人往的景区,村民们总觉得这事跟自己没多大关系。在贵清山峡口,农民成东彦的新型乡村生活恰如一滴水,折射出整个漳县依托良好生态资源,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绿色发展新动能的全新气象。
漳县地处西秦岭余脉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峡谷幽深自成风景,水源丰沛、耕地肥沃无污染,这些曾经“闲置”的自然资源,如今在脱贫攻坚“战鼓”引领下,开始催生出越来越多“生态+”绿色产业。靠“绿色”脱贫致富,向生态要效益,这个传统农业县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定西市不断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环境,切实提升城市综合承...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