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董的“三年三变迁”

定西日报 2016-06-20 23:57 大字

■曹应森

端午粽飘香,庄农人家田间忙。近日气温持续升高,而安定区宁远镇红土村下街社的董国旺夫妇忙碌着,他们正在给河对岸旱川地种植的地膜辣子除草,忙着加强田间管理。

“一亩园抵过十亩田”。今年老董是第一年尝试种地膜辣子。周围邻居都纳闷,大家看到老董这两年既种草,又搞小作坊,今年又搞起了种辣子的活儿了。老董自有他的一套说辞,洮河水引来了,种植辣子等蔬菜收入要高些,尽管干农活要忙很多,只要收入高,就划算呢。

老董家是贫困户,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因学致困,两个女儿上高职、一个儿子在甘肃农业大学读本科,三个孩子年花费4万多元。

2014年前,他家被确定为精准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从村里来了帮扶工作队,他家就有了帮扶的远“亲戚”。帮扶工作队员和镇村干部联系帮扶,为他家指导调结构,租种邻居家闲置的耕地,种植饲用玉米和地膜马铃薯,联系甘肃民祥牧草公司为老董解决饲用玉米的销路,解决了销售增收难问题。

自从有了“亲戚”来帮扶,老董家一年一变化,三年三变迁。2014年,老董租种他人耕地15亩,种植的30亩饲用玉米收入3万多元,加上20亩马铃薯的收入,当年土地里的收入5万多元。

老董还有个小手艺,派了大用场。经人介绍,他和妻子学会了蓖麻的手工制作方法,这是独行,就是能赚钱。到了冬季,他便联系会宁的蓖麻种植农户,购进蓖麻后通过手工加工成成品。晚上搞加工,白天除固定给定西城里送货外,还利用巉口、李家堡、香泉、内官营等地的逢集日,去赶集销售,一个冬季就能赚个2万多元。

转变观念,调整结构,地里收入增加了,搞小作坊加工也顺利赚钱了,老董家的生活如芝麻开花一般持续向好。2015年,女儿董雪芳学校毕业后,在临洮玉井加油站打工月收入2000元左右。这一年,老董家顺利实现了脱贫。更让他惊喜的是,政府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包括1万多元的危旧房改造项目在内,政府共补贴资金5万多元,加上易地扶贫搬迁贴息专项贷款5万元,老董没花一分钱就修建了二层砖混结构小楼房。

老董是个勤快人,不怕吃苦,也乐于吃苦。今年,他要经营好土地,种好庄稼,种好辣子,搞好小作坊加工,期望有个好收成。力争从20亩饲用玉米和20亩地膜洋芋里收入4万元以上,近3亩地膜辣子收入2万多元,搞蓖麻加工收入2万多元,加上女儿的打工收入,年收入力争近10万元。

老董还打算,今年国庆节前后,要购买农用四轮车,为当地群众提供旋耕、铺膜等服务,增加家庭收入,还准备后半年积攒些钱搞楼房装修,力争在封冻时住进新楼房,在那里享福过上红火的好日子。

乘着东风好行船。只要有梦想,就会有惊喜。勤劳的老董如期实现脱贫了,如今奔走在增收致富的路上。我们相信,他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新闻推荐

定西市多措并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本报讯(通讯员曹小平)近年来,定西市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制度机制,努力营造氛围,有效推进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