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一个学生 农村学校面临“空壳化”
本报记者 吕霞 张丽丽
对于甘肃的一些农村学校来说,昔日校园热闹的场景已成过往。一所学校一个学生绝不是危言耸听!农村学校生源的严重流失,让这些学校面临“空壳化”。
“空壳学校”数量猛增
位于定西市安定区的称钩驿学校始建于1937年。学生来源于称钩驿和梁家坪两个行政村,鼎盛时期在校学生达到400多人。2009年撤销初中部后,逐步过渡为六年制完全小学。2012年,在校学生18人;2014年,在校学生15人;2015年,在校学生11人,其中9人为女生。2011年至2015年,教职工在7至10人之间,目前7人。
称钩驿学校不是个例。同样位于安定区、始建于1955年的大南岔小学,曾在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学校,生源也从 2009年后开始快速锐减。2011年学生减至十几人,现不足10人,教师有4人。
九三学社甘肃省委的调查显示,进入本世纪以来,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空壳化”现象逐渐呈现,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以后,农村中小学就读学生锐减,“空壳学校”或“麻雀学校”数量猛增。就甘肃来说,目前全省1人学校有219所,5人以下学校1800所左右,10人以下学校3700余所,而百人以下学校有7892所。
农村学校学生快速锐减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大量的学生流向城镇。农村学校学生年龄越来越小,以前是高中阶段才转往城镇学校,现在则是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就转往城镇,尤其是越来越向更大一些的城镇集中。家长们普遍不满足于孩子向乡镇学校流动,更愿意向县级、市级城市流动。
有人把农村学校“空壳化”归咎于前几年实行的“撤点并校”,但这是不客观的。
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分析认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降低,学龄儿童减少——这是次要因素,也可以说属于“正常”减少。农村学生大量涌向城镇县城才是主要因素,属于“非正常”减少。说“非正常”,是因为这些流动到城镇的学生,少部分是家庭具备孩子在城镇接受教育的条件,在城镇有职业、有住房、有经济保障,自愿转入城镇学校。而大部分是家长不满意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在群体性转学“风潮”下让孩子离开农村学校,带有很大的从众性和盲目性。还有一部分特殊群体,自身经济条件较差,也不愿意去城镇就学,但因为当地学校撤并,即使想“留守”或坚守都不允许,被迫转入城镇,或被迫辍学。
多重因素催生“空壳学校”
实际上,“空壳学校”或“麻雀学校”数量猛增已引起了各方关注。媒体和相关专家分析认为,造成当前农村学生向城镇群体性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差,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等。
但九三学社甘肃省委的调查结果却与此大相径庭。调查认为,比起城镇来,农村学校在这些方面确实有一些差距,但这不是本质性问题。实际情况是,当前农村学校状况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已是天壤之别,通过大力实施“希望工程”和“两基”攻坚,农村学校已建立起了几乎覆盖全部农村的新校舍,许多学校都是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有的学校还建起了楼房,不少是“希望小学”。师资力量方面,许多大学、大专的毕业生分配到农村中小学,基本清理了代课教师,师资结构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这些教师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
但由于媒体和专家的错误信息,误导了高层对当前农村教育状况的判断,所以出台的应对措施都是不切实际或是徒劳无功的,例如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进行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的轮值教学等等。实际情况是,农村学校并不缺乏教师,而是由于学生流失严重,教师显得富余;
不是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低下,而是面对学生的无情流失,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不能施展,失去了工作动力和成就感。而已经实施了一段时期的教师轮值制度,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城镇学校并没有派出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教学,派去的城镇教师不安心农村教育不说,实际上也没有能力带动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那么,农村学校变为“空壳学校”或“麻雀学校”的主要症结究竟在哪里?结论是:城镇化的影响;家长观念的误区,认为城镇学校一定比农村学校强,城镇学校教师一定比农村学校教师水平高;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学生学籍管理政策不明,管理不严,形成了向城镇流动不可遏止之势。
需多方合力破解“空壳化”
农村学校“空壳化”,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问题,更是政府和全社会的问题,从目前的现状看,该问题正在恶性循环,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理应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建议,国家应高度关注农村学校“空壳化”现象。教育毕竟势单力薄,“留守之难”“、坚守之难”涉及国家政策、经济、文化、家庭、思想理念等各个领域,需要政府调整思路,统筹安排,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解决。要作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对农村学校布点进行战略调整,科学布局,该撤并的还是要撤并,该保留的一定要不惜重金予以保留,打造农村义务教育品牌,切实落实对乡村教师的支持计划,提振广大农村学校教师的信心,激发农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用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增强家长的信任度。
其实在农村,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有相应的观念和能力支持孩子到城镇就读,是农村当地学生急剧减少,才让家长支持自己孩子继续读书的热情大减。因此,应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对农村教育和城镇教育作出合乎实际的评判,相信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的能力、水平和责任心,不盲目跟风。要引导农民像当年支持学校盖校舍那样,支持今天家乡的教育,对送孩子就近入学的家庭给予政策扶持甚至奖励。同时,对学校和教师实行奖惩机制,家长送孩子到学校,就要对教学质量作出保证,让家长放心,以期实现学生回流,使农村教育步入良性轨道。
当然,在加强农村教学的同时,也要进一步严格学籍管理,让孩子从农村到城市借读变得没有必要,也更不容易。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高作宾)春节过后,城关区国税局定西路税务分局通过学习收心,抓好工作任务落实,为全年工作起好步奠定基础。一是及时调整状态,迅速进入角色。节后该局第一时间召开工作部署会,抓好干部职工...
定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